[实用新型]利用低谷电为能源的蒸汽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1201.6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1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凌;刘绍允;陈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国凌;刘绍允;陈开忠 |
主分类号: | F24D1/00 | 分类号: | F24D1/00;F22B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低谷 能源 蒸汽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能工程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低谷电为能源的蒸汽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低谷电是指用电高峰过后的用电,如夜晚23点至凌晨7点间的用电。目前,利用低谷电只限于贮存热水和蓄冰制冷民用领域,其规模较小,对电网削峰填谷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工业热用户能大规模的把低谷电转化成热能贮存起来,在供热时转化成蒸汽供给热用户,无疑将对电网削峰填谷、平衡用电及供电负荷发挥重要作用。但本领域迄今尚未有能够大量消纳电网低谷电的蒸汽供热系统的报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供一种利用低谷电为能源的蒸汽供热系统,该系统可以把夜间低价的电能转化成热能贮存起来,并在工作时产生蒸汽供应用热设备。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利用低谷电为能源的蒸汽供热系统由通过管道连接的电热锅炉、蓄热器、用热设备、凝水箱、蓄水罐和分汽缸构成,蓄热器内设有布水管和集水管,电热锅炉的出水管和蓄热器的布水管连接,电热锅炉的进水管和蓄热器的集水管连接,蓄热器上设有与分汽缸连接的供汽管,分汽缸的蒸汽干管连接用热设备,用热设备通过凝水管和凝水箱顶部连接,凝水箱下部和蓄水罐的进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电热锅炉采用电热高温水锅炉,电热锅炉把电能转化为高温水输送到蓄热器中以高温饱和水的形态蓄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蓄热器中的布水管、集水管的两侧分别装有多个钻有小孔和上翅管的下翅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蓄水罐为立式结构,凝水箱输出的凝水由进水管直接送入蓄水罐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电热锅炉与蓄热器集水管连接的进水管的管道上装有高温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蓄水罐与凝水箱连接的进水管的管路上装有高温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系统中的电热锅炉采用模块化设计,电热锅炉由多个组件通过进水立管、出水立管和多根进水横管、出水横管、接管、接管连接组成为一个管架式整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使电热锅炉和蓄热器的充水空间构成一个强制循环的电加热系统,把电能通过电热高温水锅炉转变为热能以饱和水状态把热贮存在蓄热器中,充热压力达到设定的压力后,便完成充热;当供给用热设备蒸汽时,蓄热器开始放热,蓄热器中的饱和水汽化产生蒸汽输送到用热设备(一般情况充热压力高于放热蒸汽压0.7MPa~1.2MPa较为合理),充热压力和放热压力之压力差,决定蓄热器的充水单位容积的蓄热量;蒸汽供热系统为闭式循环系统,蒸汽在用热设备中进行热交换放出潜热,凝结水送到蓄水罐中,夜间进入电热锅炉加热再返回蓄热器。夜间,蓄热器中温度己降低的水,通过强制循环加热系统再继续加热,使蓄热器中达到设定的充热压力,将水的温度升至设定的饱和温度。闭式循环系统使凝结水的质和热从理论上讲不流失,这样就提高了系统的热能利用率。电热锅炉采用了组件模块化设计,简化了常规电热锅炉的加工制造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蒸汽供热系统可利用夜间低价的低谷电把电能转化为热能贮存在蓄热器中,供应使用蒸汽的热用户;下游的供热系统为闭式循环,有效地把凝结水中的质和热回收利用,提高了系统的热能利用率;电热锅炉采用模块化设计,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本项技术可广泛的用于医院、宾馆和中小型以蒸汽为热源的工业企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热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热锅炉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蓄热器中水路结构图。
图中各数字标号的名称分别是:1-进水管,2-电热锅炉,3-回水管,4-高温泵,5-出水管,6-水位传感器,7-蓄热器,8-布水管,9-出水管,10-集水管,11-蓄水罐,12-进水管,13-高温泵,14-压力传感器,15-凝水箱,16-凝水管,17-安全阀,18-供气管,19-用热设备,20-分汽缸,21-蒸汽干管,22-进水立管,23-进水横管,24-接管,25-组件,26-出水立管,27-接管,28-出水横管,29-管壳,30-电热管,31-保温层,32-下翅管,33-上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国凌;刘绍允;陈开忠,未经赵国凌;刘绍允;陈开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1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暖制热制冷装置
- 下一篇:电煤柴多功能节能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