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转式成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1030.7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1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步功;石林榕;吴建民;赵武云;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5/04 | 分类号: | A01C5/04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式成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耕种成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回转式成穴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耕种设备的成穴机构在整机前进过程中的成穴过程为:1)向下运动成穴;2)向下运动的同时相对于整机向后运动,以保证穴孔成型并排种;3)向上运动退回。其膜孔大小是衡量作业质量的重要参数,为了有利于保温和提高抗风性,在不影响出苗的前提下,膜孔尺寸应越小越好;为了避免产生残膜,在成穴机构入土和出土的过程中则应实现直插运动,即垂直入土并垂直出土,这要求成穴机构的入土部分在水平方向具有较小的位移。现有的四功能回转杆存在作业后膜孔尺寸过大,挑膜撕膜严重,膜的保温性和抗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回转式成穴机构,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一种回转式成穴机构,其特点是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主动曲柄,主动曲柄与入土成穴杆相连,入土成穴杆与从动阻力杆一端相连,从动阻力杆另一端安装在机架上,从动阻力杆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主动曲柄、入土成穴杆、从动阻力杆和机架通过铰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所述的主动曲柄作回转运动带动入土成穴杆和从动阻力杆回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回转式成穴机构,其将原有的从动杆更换为长短因条件可变的弹簧阻尼杆,可减小入土成穴杆水平方向位移。同时入土成穴杆未入地时装有弹簧阻尼的从动杆还可恢复平行四杆机构的形状,保证入土成穴杆垂直入土,入土后装有弹簧阻尼的从动杆会平衡掉一部分水平方向的位移,减小入土杆的水平位移量。其在播种作业时可减小膜孔尺寸,这样使膜的保温性和抗风性较高,为作物增产提供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主动曲柄;2.入土成穴杆;3.从动阻力杆;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所述的一种回转式成穴机构,其特点是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主动曲柄1,主动曲柄1与入土成穴杆2相连,入土成穴杆2与从动阻力杆3一端相连,从动阻力杆3另一端安装在机架上,从动阻力杆3上设置有复位弹簧4;所述的主动曲柄1、入土成穴杆2、从动阻力杆3和机架通过铰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进一步,所述的主动曲柄作回转运动带动入土成穴杆和从动阻力杆回转。
所述的一种回转式成穴机构,主动曲柄1回转一周,入土成穴杆2也回转一周,完成次成穴、投种过程。整机运动过程中,入土成穴杆2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在入土成穴杆2上端设置排种器,排出的种子通过导种管落入成穴杆下端部内腔中,当达到规定的播深时入土成穴杆下端强制开启,使处于内腔里的种子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穴孔中。其将原有的从动杆更换为长短因条件可变的弹簧阻尼杆,可减小入土成穴杆水平方向位移。同时入土成穴杆未入地时装有弹簧阻尼的从动杆还可恢复平行四杆机构的形状,保证入土成穴杆垂直入土,入土后装有弹簧阻尼的从动杆会平衡掉一部分水平方向的位移,减小入土杆的水平位移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10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