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柜体穿线的隔离孔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00773.2 | 申请日: | 2014-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4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赵梦欣;余伟成;刘宁;林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F16L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穿线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镶嵌在柜体隔板上、供线缆从中穿过的孔套,具体讲涉及一种阻止线缆之外的其他物质穿过柜体隔板的隔离孔套。
背景技术
电力行业继保室或控制室中的保护、控制、电源等二次设备机柜,以及智能变电站中的户外智能组件、综合控制柜,配网中的户外智能终端柜,普遍采用柜下进线,电缆沟走线的线缆接入方式。
由于极少对电缆沟清洁维护,当维修或柜体安装打开电缆沟上盖时,沟内空气受到扰动,导致沟内积尘飞扬,部分灰尘会从柜体底板上的线孔进入柜内,在柜内器件上沉积,并不断加厚。
柜内积尘会影响插接件、继电器触点的接触以及风扇的转动;积尘会挂附在散热片或发热器件的表面从而影响器件的通风散热;器件上的积尘受潮后,积尘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器件,积尘中的盐分会降低器件的绝缘性能;这些因素将最终导致设备故障或工作异常。
现有的孔套相当于镶嵌在柜体底板上的遮住线孔的一块蒙皮,在穿线前需用工具将其划破,线缆穿过孔套,进入柜内,防止线孔边沿划伤线缆的外绝缘,但电缆沟中的扬尘仍然可从孔套蒙皮划开后的破损处进入柜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柜体穿线的隔离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孔套包括圆锥形孔套主体以及圆柱形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孔套主体一体成型;所述隔离孔套设有沿其轴线向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孔套主体的过渡区、所述底座与所述孔套主体的过渡区呈弧形。
进一步,所述孔套主体的壁厚从顶端到底端逐渐增加,所述底座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孔套主体底端的壁厚;所述通孔的壁厚等于所述孔套主体顶端的壁厚。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一圈向所述底座内侧凹进且与所述底座同轴的环状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底座的轴线方向垂直。
进一步,所述凹槽与所述底座两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一组与所述通孔同轴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所述凹槽包括一个底面以及垂直于底面两端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所述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组与所述环状凹槽同轴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之间的间距相等,其中一个侧壁上的环状突起与另一个侧壁上的环状突起一一对应。
与最接近的技术方案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的显著进步:
(1)由于铠装电缆的外皮存在轻微的凹凸不平,孔套设有沿其轴线向的通孔,实现了对电缆外皮的有效包裹,防止了PM10和PM2.5级别的小粒径悬浮颗粒物从线缆边缘渗入;
(2)由于不同制造厂商生产的具有相同规格线芯的电缆外径并不统一,在增加隔离孔套弹性的基础上,在通孔的内壁增加多个同轴的环状突起,增强了对线缆外径小范围变化的适应性;
(3)由于不同柜体的隔板厚度存在差别,以及隔板线孔的孔径存在公差,在对环状凹槽适度加深的同时,在环状凹槽的上下两侧壁分别增加多个同轴的环状突起,增强了对柜体隔板厚度和线孔孔径小范围变化的适应性;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实现了线缆外皮不被线孔边沿划伤的同时,将机柜内部与电缆沟隔开,避免了柜内器件积尘引发的设备故障或工作异常。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锥形孔套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锥形孔套示意图;
其中:1-线缆;2-柜体隔板;3-线孔;4-底座;5-通孔;6-孔套主体;7-突起;8-突起;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隔离孔套包括圆锥形孔套主体(6)以及圆柱形底座(4);底座(4)与孔套主体(6)一体成型;隔离孔套设有沿其轴线向的通孔(5);通孔(5)与孔套主体(6)的过渡区、底座(4)与孔套主体(6)的过渡区呈弧形;孔套主体(6)的壁厚从顶端到底端逐渐增加,底座(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孔套主体(6)底端的壁厚;通孔(5)的壁厚等于孔套主体(6)顶端的壁厚;底座(4)的侧面设有一圈向底座(4)内侧凹进,且与底座(4)同轴的环状凹槽(9),凹槽(9)的开口方向与底座(4)的轴线方向垂直;凹槽(9)与底座(4)两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环状凹槽(9)的内环直径小于或等于隔板上线孔(3)的孔径,环状凹槽(9)的外环直径大于隔板上线孔(3)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0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