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部开放伤敷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0533.2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1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鄢俊安;李前伟;周占松;郑霁;李为兵;姚基伟;邓国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部 开放 敷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进行胸部开放性创伤急救与治疗的敷贴。
背景技术
胸部创伤是现代生活中致死的主要创伤原因,胸部开放伤或贯通伤直接导致开放性血胸、气胸或者血气胸,且常常合并有肋骨骨折、甚至多根多段肋骨骨折造成的“连枷胸”。
呼吸时随着胸壁扩张和膈肌收缩,胸腔内会产生负压,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和支气管进入肺内。当胸壁回缩,膈肌松弛时,肺内产生正压将气体从呼吸道排出。当胸腔破裂并伤口持续开放时,空气将从伤口进入胸腔并改变胸腔压力,空气无法进入肺内,最后导致气胸,肺萎缩,因此,胸部开放伤的治疗方法是关闭伤口,避免空气进入胸腔。现有技术中,人们常用敷贴严密覆盖伤口来避免气胸的发展,同时,在敷贴上开引流孔,让胸腔内的气体和血液排出,但是,引流孔的大小难以控制,太小的不能顺利排出气体和血液,太大的则可能使空气通过引流孔反向进入胸腔。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关闭胸部开放伤,而且能有效排出胸腔气体或液体的敷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胸部开放伤敷贴,包括由疏水材料制成的固定盘,固定盘与皮肤接触一侧设置有含胶粘剂的粘贴膜,粘贴膜外设置有保护膜,在固定盘的中间设置有呈三角形布置的、外接引流软管的三个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为漏斗状,在引流孔内顺着引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溢流阀和单向活瓣。
进一步,所述固定盘由聚氨酯制成。
进一步,所述固定盘的直径为8-10㎝。
进一步,所述溢流阀和单向活瓣均由医用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胸部开放伤敷贴,包括由疏水材料制成的固定盘,固定盘与皮肤接触一侧设置有含胶粘剂的粘贴膜,粘贴膜外设置有保护膜,在固定盘的中间设置有呈三角形布置的、外接引流软管的三个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为漏斗状,在引流孔内顺着引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溢流阀和单向活瓣,本实用新型利用单向活瓣实现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单向流出,迅速完成开放性气胸的封闭和引流,同时,引流孔内设置有溢流阀,溢流阀的作用是胸腔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打开,三个溢流阀的开启所需压力值依次增大,敷贴使用过程中总有一个溢流阀开启,根据胸腔内的气压值高低实现一个、两个或者三个溢流阀打开,满足气体和/或液体的排出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该胸部开放伤敷贴,包括由疏水材料制成的固定盘1,固定盘与皮肤接触一侧设置有含胶粘剂的粘贴膜2,粘贴能力强,有一定厚度,有一定弹性也能极好的密封,粘贴膜外设置有保护膜3,在固定盘的中间设置有呈三角形布置的、外接引流软管的三个引流孔4,所述引流孔为漏斗状,漏斗状方便气体和液体进入引流孔,在引流孔内顺着引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溢流阀5和单向活瓣6,使用时,撕下保护膜,将敷贴贴在伤口处即可。本实用新型利用单向活瓣实现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单向流出,迅速完成开放性气胸的封闭和引流,同时,引流孔内设置有溢流阀,溢流阀的作用是胸腔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打开,三个溢流阀的开启所需压力值依次增大,敷贴使用过程中总有一个溢流阀开启,根据胸腔内的气压值高低实现一个、两个或者三个溢流阀打开,满足气体和/或液体的排出需求,当溢流阀处于关闭状态时,能有效阻止外部空气进入胸腔,该敷特别适合现场急救时简易救治,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盘1由聚氨酯制成,固定盘直径为8-10㎝,能够覆盖几乎所有胸部开放伤伤口边缘,同时能有效保证使用过程中固定盘不会起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阀5和单向活瓣6均由医用塑料制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05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收性物品
- 下一篇:一种水凝胶涂层的防噪音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