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贮热水容器单元和具有其的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0516.9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4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仓本哲英;西山吉继;山冈由树;金子浩孝;近藤贵幸;柴田裕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容器 单元 具有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真空隔热件对贮热水容器隔热的贮热水容器单元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这种热水器,有包括加热水生成热水的加热机构和具有储存热水的贮热水容器的贮热水单元的热水器。另外,作为覆盖贮热水容器的周围的隔热件使用真空隔热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处,真空隔热件通过将芯材封入到外皮中,并使外皮的内部形成真空而构成。
图7、图8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贮热水容器单元的结构。
如图7所示,该贮热水容器单元包括:圆筒状的贮热水容器102;和覆盖贮热水容器102周围的隔热件(103、104、105a、105b)。贮热水容器102和隔热件(103、104、105a、105b)配设在外壳106内。
贮热水容器102的主干部(中央部)形成为圆筒状,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半球状。隔热件(103、104、105a、105b)具有:将贮热水容器102的上部隔热的上部隔热件103;将贮热水容器102的下部隔热的下部隔热件104;和将贮热水容器102的主干部隔热的中央部隔热件(105a、105b)。中央部隔热件(105a、105b)使用真空隔热件。中央部隔热件105还具有上部真空隔热件105a和下部真空隔热件105b。利用隔热件(103、104、105a、105b)来降低储存在贮热水容器102中的热水的散热损失。
另外,在图8中记载了如下结构:作为覆盖贮热水容器102的主干部的中央部隔热件,使用一块大型真空隔热件105c。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902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图7所述的结构中,在上部真空隔热件105a与下部真空隔热件105b的接合部不存在芯材。即,是贮热水容器102仅被外皮覆盖的状态。由此,在上部真空隔热件105a与下部真空隔热件105b的接合部,经由外皮从贮热水容器102散热。由此,存在贮热水容器102的散热损失增大的课题。
另外,在现有的图8所述的结构中,作为中央部隔热件105,使用一块大型真空隔热件105c。由此,在现有的图8的结构中,如果在贮热水容器102内存在热水的温度分布,则会发生从覆盖高温部分的芯材向覆盖低温部分的芯材的热传导。由此,存在特别是来自贮热水容器102中的高温部分的散热损失增大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就是用来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使用真空隔热件作为贮热水容器的隔热件时,降低来自贮热水容器的散热损失的贮热水容器单元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贮热水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贮热水容器;配设于上述贮热水容器外周的真空隔热件;和外壳,上述贮热水容器和上述真空隔热件配设于该外壳的内部,上述真空隔热件具有:袋状的外皮,和形成为板状并被封入到上述外皮中的芯材,上述芯材以被分割为多个的状态被封入到上述外皮中。
由此,防止贮热水容器仅被真空隔热件的外皮覆盖。由此,能够抑制贮热水容器的热量经由外皮散热。另外,在外皮的内部芯材被分割成多个地配置,所以即使在贮热水容器内存在温度分布,也难以发生从一个芯材向其他的芯材的热传导。由此,能够抑制特别是贮热水容器的高温部分的热量经由芯材散热。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使用真空隔热件作为贮热水容器的隔热件时,能够降低来自贮热水容器的散热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贮热水容器单元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表示该真空隔热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结构的贮热水容器单元的结构图,图4(b)是现有的贮热水容器单元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又一结构的贮热水容器单元的结构图。
图6是图5的B-B截面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贮热水容器单元的其他结构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其他的现有的贮热水容器单元的其他结构的结构图。
附图符号说明
1 贮热水容器单元
2 贮热水容器
3 上部隔热件
4 前部隔热件
5 下部隔热件
6 真空隔热件
7a 芯材
7b 芯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05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