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持续产生负压的负压吸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0254.6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唐兆芳;胡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持续 产生 吸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持续产生负压的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工作需要使用负压吸引,如手术中吸引液体和气体,危重病人吸引痰液等。目前临床所使用的负压吸引器为由医院的中心机器所产生的负压,或者使用电源驱动机器产生负压。当中心机器失灵或停电时,现有的负压吸引装置就不能产生负压,从而产生医疗安全隐患。同时,在基层医院、救护车、灾难救援现场等医疗条件不足的使用环境,当需要使用负压时,因没有中心机器产生负压、也没有电源,患者不能及时获得负压吸引,将导致一些救护措施不能实施从而延误病人救治。
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普遍使用一个连接有负压吸引管的注射器对患者进行负压吸引,但是,这种简单地使用注射器进行负压吸引,其引吸量有限,且不能产生持续的负压吸引,起不到所需效果。例如,于2009年12月31日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0920274908.6,揭示了一种一次性医用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注射器、负压吸引管、负压吸引管接头、端盖,还包括一医用三通阀,该医用三通阀的接口分别与注射器、负压吸引管接头以及端盖连接,负压吸引管通过负压吸引管接头连接于医用三通阀上;负压吸引管的自由端设有至少两个吸液孔;注射器、医用三通阀、负压吸引管接头以及负压吸引管为一体设置。使用时,抽注射器的推杆,负压吸引管往注射器中吸入液体;当注射器内液体注满时,打开端盖,推进注射器的推杆,将液体从医用三通阀排出。该实用新型中,由于注射器的容量很小,因此,注射器所产生的负压较小,相对地,所能吸引的液体或气体的量也较少,如此,当需要进行大量地吸引液体或气体时,需要进行反复操作,且所产生的负压是不连续的,此时,不但将延误救护工作,严重地,将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可持续产生负压的负压吸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持续产生负压的负压吸引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持续产生负压的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注射器和负压吸引管,还包括底座、牵引部、负压吸引桶,所述注射器、牵引部、负压吸引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注射器包括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方向相反地设置,且所述第一注射器的手柄与所述第二注射器的手柄相固定,所述牵引部与所述手柄相连并带动所述手柄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的注射乳头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吸引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可泄气阀、第二单向可泄气阀,所述第一单向可泄气阀与第二单向可泄气阀的工作状态相反,所述负压吸引管的一端与所述负压吸引桶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上下设置。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包括弹簧、踏板、固定夹,所述弹簧纵向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弹簧顶部,所述固定夹连接于所述踏板,所述固定夹用于夹持所述注射器的手柄,所述踏板通过所述固定夹带动所述手柄作上下移动。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弹簧嵌套于所述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互相连接形成三通式连接管,所述第一单向可泄气阀用于调控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的负压和气体,所述第二单向可泄气阀用于调控所述第二连接管内的负压和气体。
优选地,所述三通式连接管上设置有负压调节阀,所述负压调节阀靠近所述负压吸引桶。
优选地,所述第一注射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器的规格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负压调节阀,所述负压调节阀靠近所述负压吸引桶。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可泄气阀、第二单向可泄气阀包括单向阀和泄气阀,所述单向阀和泄气阀串联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所述单向阀靠近所述负压吸引桶,所述泄气阀远离所述负压吸引桶,所述单向阀用于使所产生的负压单向流通,所述泄气阀用于排出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可持续产生负压的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一个牵引部同时控制两个反向设置的注射器的抽吸动作,如此设置,当其中一个注射器的手柄处于抽出状态时(此时有负压产生),另一个注射器的手柄处于推入状态(此时没有负压产生),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产生持续的负压,以满足医护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负压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02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