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隧道窑炉用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8402.5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7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有福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F27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隧道窑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改良的隧道窑炉用台车,尤指一种设置简洁,操作、使用简易、方便,可改善隧道窑炉热气外漏和冷空气渗入现象,达到提高工作物烧制效率和质量,及具节能和经济性,以及可提高台车使用寿命,而极符实际适用性、理想性和进步性的隧道窑炉用台车。
背景技术
现有习知隧道式窑炉用的台车结构,大抵如图1所示,该台车20主要是以钢铁材设置,设有载体201,在载体201下方设有车轮202,载体201两侧分别设有往下延伸适长的隔板203,载体201上方设有隔热材204,该隔热材204可供被烧工作物A承置。
上述台车20运作于隧道窑炉时,请配合图2所示,该台车20的车轮202是滑移在隧道窑炉10的车轨101,并致台车20的两侧与隧道窑炉10的两侧内壁之间预留有适宽通道C,使确保位移顺畅性。另外,台车20两侧的隔板203是恰插设到隧道窑炉10预设的纵向沙槽102适深,使纵向沙槽102内的沙材B可对隔板203密接,达到防止炉内热气外漏和炉外冷空气渗入效果。
不可否认,上述台车20的设置和运作,确实可使被承载的被烧工作物A顺利在隧道窑炉10实施烧制工作,只是,历经长时使用后,业者也发现仍有些许缺失,而可待且必需加以设计改善;即:
1、由于台车20与隧道窑炉10内壁之间预留有通道C,致炉内的高温热气会沿着通道C直接对台车20的隔板203和载体201加热,长期使用下来,不但会直接导致隔板203和载体201发生变形、损坏情形,也会破坏台车20的结构和强度。
2、承上项所述,由于台车20的隔板203和载体201易发生受热变形现象,将极易导致隧道窑炉10内的热气外漏和窑炉外的冷空气渗入,对于隧道窑炉10的加热效率有大打折扣之虞。
3、请配合图3、图4所示,由于承载着被烧工作物A的台车20极重,长期滑移在车轨101时会因极大摩擦力,而致车轮202与车轨101之间的间隙愈来愈大,进而使得台车20的滑移经常发生左右游离情形,而此左右游离位移现象,却极易导致前后相衔接的诸多台车20、20’、20”的两侧隔板203、203’、203”上端位置,直接产生出敞开的空隙D,而此空隙D便会直接导致隧道窑炉10内的热气外漏和窑炉外的冷空气渗入,进而影响隧道窑炉10的加热效率。即,该台车20两侧的隔板203虽会将下端插入隧道窑炉10的纵向沙槽102,并被沙槽102内的沙材B密合,但相衔接的前后台车20左右游离时,该原为密合衔接的前后隔板203上端,便必然会产生敞开的空隙D,并致冷、热气由此发生渗入和外泄现象。
4、承前所述,由于台车20的载体201和两侧隔板203易发生变形,及相衔接的前后台车20又易发生左右游离位移,并造成前后的两侧隔板203形成敞开空隙D,则该隧道窑炉10内的热气将极易沿着通道C往下大量外漏,及冷空气又极易由空隙D大量进入隧道窑炉10下方情形下,不但会影响隧道窑炉10的加热效率,也会导致隧道窑炉10内的温度难以控制,经常发生上热下冷现象,为此,该被烧工作物A便经常会发生上熟下未熟或下熟上过熟的烧制效率和质量均不佳缺点。
5、承前所述,由于隧道窑炉10内的热气和隧道窑炉10外的空气,极易由诸多台车20的两侧发生外漏和渗入现象,进而导致隧道窑炉10的加热效率不佳,连带的将有较耗费燃料之虞。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隧道窑炉用台车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隧道窑炉用台车,能够解决现有的隧道窑炉用台车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隧道窑炉用台车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良的隧道窑炉用台车,其可改善上述缺失,并致隧道窑炉具有更佳的加热效率,及致被烧制的工作物具有更佳烧制效率和质量,以及可有效节省燃料而具节能和经济性,以及可有效防止台车结构被高温破坏,达到延长使用寿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隧道窑炉用台车,是在台车的两侧分别设有阻气道,该阻气道呈前后贯通并内设有隔热气密材,该两侧阻气道内的隔热气密材且是分别与隧道窑炉两侧内壁相密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隧道窑炉用台车,其中该前后衔接的台车的两侧对应阻气道是相互连接,该相对应阻气道的隔热气密材是相互密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有福,未经陈有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84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