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渗保温抗震外墙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8187.9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邹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F13/075 | 分类号: | E04F13/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渗 保温 抗震 外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材,尤其涉及一种防渗保温抗震外墙砖。
背景技术
砖瓦是一种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从古至今,砖瓦被广泛应用在建造各种大小建筑物上,砖瓦本身的强度和建造时的墙体平整度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性,现在的房屋都是钢筋、水泥、砖瓦堆砌而成的。
在利益至上的今天,建筑领域外墙面砖,常常因材质,导致房屋受到雨水天气的影响,不具备防渗功能,材质是漏水的根源,且很难修复。另外在这个冬天生活环境,能解决保温问题,对人们的生活起居是非常有益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防渗保温抗震外墙砖,能直接解决房屋渗水渗漏的问题,且不影响砖体自身的承重能力,还能保温,增加舒适度,同时具有抗震加固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渗保温抗震外墙砖,包括主砖体、设置在主砖体两面的钢筋容置槽、两块侧砖体、分别设置在两块侧砖体上相互适配的凹接口及凸接口,所述的主砖体是由陶瓷层、保温层及防水层依次固定堆叠的矩形,且各个固定堆叠面的尺寸大小相等;所述陶瓷层的底面是通过第一粘合层与保温层的一面相互固定粘接;所述保温层的另一面是通过第二粘合层与防水层相互固定粘接;所述陶瓷层侧面上部设置有凸台;所述的保温层侧面设有若干相互交错排列的通孔;所述的钢筋容置槽是设置在陶瓷层、保温层及防水层侧面中部对齐的圆弧凹槽;
所述的侧砖体是通过第二粘合层粘接在主砖体两侧,其上侧面与凸台下表面平齐接触,下侧面与主砖体下表面平齐,前后两个面分别与主砖体的前后两个面平齐;所述的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是通过改性聚氨酯粘合制成;所述的通孔是三层相互交错的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层是采用A级保温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是沥青防水卷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防渗保温抗震外墙砖,能直接解决房屋渗水渗漏的问题,且不影响砖体自身的承重能力,还能保温,增加舒适度,设置的钢筋容置槽可以用于放置钢筋加固墙体,具有抗震加固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防渗保温抗震外墙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防渗保温抗震外墙砖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主砖体,2、侧砖体,3、第一粘合层,4、第二粘合层,11、陶瓷层,12、保温层,13、防水层,14、钢筋容置槽,21、凹接口,22、凸接口,111、凸台,1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和2所示,一种防渗保温抗震外墙砖,包括主砖体1、设置在主砖体1两面的钢筋容置槽14、两块侧砖体2、分别设置在两块侧砖体2上相互适配的凹接口21及凸接口22,所述的主砖体1是由陶瓷层11、保温层12及防水层13依次固定堆叠的矩形,且各个固定堆叠面的尺寸大小相等;所述陶瓷层11的底面是通过第一粘合层3与保温层12的一面相互固定粘接;所述保温层12的另一面是通过第二粘合层4与防水层13相互固定粘接;所述陶瓷层11侧面上部设置有凸台111;所述的保温层12侧面设有若干相互交错排列的通孔121;
所述的钢筋容置槽14是设置在陶瓷层11、保温层12及防水层13侧面中部对齐的圆弧凹槽;
所述的侧砖体2是通过第二粘合层4粘接在主砖体1两侧,其上侧面与凸台111下表面平齐接触,下侧面与主砖体1下表面平齐,前后两个面分别与主砖体1的前后两个面平齐;所述的第一粘合层3和第二粘合层4是通过改性聚氨酯粘合制成;所述的通孔121是三层相互交错的矩形。所述的保温层12是A级保温材料制成。所述防水层13是沥青防水卷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渗保温抗震外墙砖能直接解决房屋渗水渗漏的问题,且不影响砖体自身的承重能力,还能保温,增加舒适度,设置的钢筋容置槽可以用于放置钢筋加固墙体,具有抗震加固的功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81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热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在线测量吸管管径尺寸的生产方法及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