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心自锁防松螺母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8000.5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9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叶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赛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9/12 | 分类号: | F16B39/12;F16B3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方闻俊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 锁防松 螺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械设备中的螺纹连接紧固件,尤其涉及一种偏心自锁防松螺母,该防松螺母特别适合用于经常处于剧烈震动的螺纹连接的环境。
背景技术
螺纹连接紧固件通常指普通螺栓螺母以轴向力紧固方式防松,制成标准通用件,由于受工作条件环境的影响,往往紧固的螺母易发生松动、退出导致紧固失效,严重的会造成安全事故。随着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螺纹连接紧固件的防松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对螺母的防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摩擦防松。这种方式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防松方式,这种方式在螺纹副之间产生一不随外力变化的正压力,以产生一可以阻止螺纹副相对转动的摩擦力。这种正压力可通过轴向或同时两向压紧螺纹副来实现。如采用弹性垫圈、双螺母、自锁螺母和尼龙嵌件锁紧螺母等。这种螺母防松方式对于螺母的拆卸比较方便,但在冲击、振动和变载荷的情况,一开始螺栓会因松弛导致预紧力下降,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损失的预紧力缓慢地增多,最终将会导致螺母松脱、螺纹联接失效。
2、机械螺母防松。这种方式是用止动件直接限制螺纹副的相对转动。如采用开口销、串连钢丝和止动垫圈等。这种方式造成拆卸不方便。
3、铆冲防松。在拧紧后采用冲点、焊接、粘接等方法,使螺纹副失去运动副特性而连接成为不可拆连接。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栓杆只能使用一次,且拆卸十分困难,必须破坏螺栓副方可拆卸。
前述螺母防松结构各有优缺点,但综合各方面因素还需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防松可靠、结构合理、拆卸方便、成本更低并可重复使用的偏心自锁防松螺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偏心自锁防松螺母,包括具有主螺纹孔的螺母本体及具有自锁螺纹孔的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的上端面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锥形凸台,主螺纹孔贯穿锥形凸台,锥形凸台的中轴线与所述主螺纹孔的中轴线具有一个偏心距离;所述自锁螺母的下端面具有用以套设在偏心凸台上的锥形孔,锥形凸台的锥度和锥形孔的锥度相同,锥形孔的中轴线与所述自锁螺纹孔的中轴线重合,锥形凸台的凸出高度小于锥形孔的凹进深度。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上述偏心距离为螺纹配合径向允许偏差的最大极限值的1.0~1.8倍。优选为1.2~1.6倍。
上述锥形凸台的凸出高度和锥形孔的凹进深度在3~7mm之间。
上述锥形凸台和锥形孔的锥度和锥形孔的锥度为12~20°。
上述锥形凸台的上端面与锥形孔顶壁之间设置有柔性垫圈。这样当自锁螺母转动压紧时,柔性垫圈就会被挤压在自锁螺母和螺母本体之间变形,产生如同防松垫圈的防松效果,进一步防止自锁螺母在锁紧状态时的松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锥形凸台和锥形孔中只有锥形凸台为偏心设置,对加工制造来说更易于控制加工精度,相应降低制造难度,较少因偏心矩加工不准而造成的加工废品率,降低产品的成本;由于锥形凸台为偏心设置,旋紧自锁螺母时,由于偏心的存在,自锁螺母上的自锁螺纹孔相对连接螺栓的外螺纹在啮合处产生较大的径向力,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螺母本体的主螺纹孔相对连接螺栓的外螺纹在啮合处也产生较大的径向反作用力,在两个径向力的作用下,使自锁螺母与连接螺栓牢牢锁死,另外解锁时只需反向转动自锁螺母即可,拆卸方便并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母本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母本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锁螺母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锁螺母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偏心防松螺母,包括具有主螺纹孔11的螺母本体1及具有自锁螺纹孔21的自锁螺母2。
螺母本体1的上端面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锥形凸台12,主螺纹孔11贯穿锥形凸台12,锥形凸台12的中轴线3与主螺纹孔11的中轴线4具有一个偏心距离e,偏心距离e为螺纹配合径向允许偏差的最大极限值的1.0~1.8倍,以1.2~1.6倍为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赛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赛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8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消除转轴应力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半封闭区螺栓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