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压缩车车厢前部油缸支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7290.1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1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昂;杨增杰;陆永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14 | 分类号: | B65F3/14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压缩 车车 前部 支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缸支座结构,具体是一种垃圾压缩车车厢前部油缸支座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区的扩大,垃圾的运输是当即最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生活垃圾都比较蓬松,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因此垃圾运输次数也比较多。目前垃圾压缩车已经普遍使用,可以对垃圾进行压缩、压实,减少了垃圾车运输的次数,还避免了垃圾由于蓬松到处飞扬造成的污染。
油缸支座结构是垃圾压缩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液压油缸支座和竖梁是车厢前板的主要构件,其作用是将推板液压油缸传递过来的作用力有效地分散到车厢前板。当推板卡死时推板液压油缸的输出力达到最大,此时液压油缸支座和两侧的竖梁为极限受力状态,共同将推板液压油缸载荷传递到车厢前板。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液压油缸支座Ⅰ6位于垃圾车箱体前部,其纵截面为直角梯形,在竖直的长方形侧面位置留有开口,以方便销轴的安装操作。液压油缸支座Ⅰ6两侧的竖梁Ⅰ7为方管钢,其目的是为了将液压油缸支座Ⅰ6所受的作用力分散传递到车厢前板。
现有的油缸支座结构存在如下缺点:由于液压油缸支座Ⅰ6为直角梯形钣金件折弯结构,当推板卡死、液压油缸输出力达到最大值时,该支座将产生非常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其整体应力水平偏高,采用方管钢布置形式的竖梁Ⅰ7与液压油缸支座Ⅰ6焊接位置的应力值也接近屈服应力,整个结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该结构的重量较大,整车的装载能力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压缩车车厢前部油缸支座结构,可以消除应力集中现象,降低应力水平,提高整体的可靠性;同时减轻结构质量,提高整车的装载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压缩车车厢前部油缸支座结构,包括液压油缸支座、设置于液压油缸支座两侧的竖梁以及贴板,液压油缸支座的纵截面为形状相同的等腰梯形,液压油缸支座的倾斜侧面设置有开口,竖梁为槽型折弯板,液压油缸支座的两竖直侧面分别与竖梁的槽底的背面焊接,贴板紧贴竖梁内侧,与竖梁进行边缘焊接,竖梁的一槽边侧面与车厢前板焊接。
一种垃圾压缩车车厢前部油缸支座结构,包括液压油缸支座、设置于液压油缸支座两侧的竖梁以及贴板,液压油缸支座的纵截面为形状相同的等腰梯形,液压油缸支座的倾斜侧面设置有开口,竖梁为L型折弯板,液压油缸支座的两竖直侧面分别与竖梁的长边面板的背面焊接,贴板紧贴竖梁内侧,与竖梁进行边缘焊接,竖梁的长边面板的端部与车厢前板焊接。
进一步,当竖梁为槽型或者L型折弯板时,贴板可以为直角折弯板。
优选的,当竖梁为L型折弯板时,贴板也可以由大贴板和小贴板构成,大贴板焊接于竖梁的短边面板内侧,小贴板设置有三块,分别焊接于竖梁的长边面板内侧的上部、中部及下部位置。
进一步,竖梁为不等边槽型折弯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液压油缸支座的纵截面设置为形状相同的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相对于直角梯形利于分散应力,能把应力均匀的传递于竖梁两侧,同时将竖梁改进为槽型或L型折弯板,折弯板增加了缓冲作用,液压油缸支座的两竖直侧面分别与竖梁的背面焊接,并且紧贴竖梁内侧靠近液压油缸支座的位置周边焊接贴板,与现有技术的油缸支座结构相比,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液压油缸的作用力有效地分散到垃圾车车厢前部,从而达到消除液压油缸支座和竖梁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应力水平;设置的竖梁与液压油缸支座、前板的焊缝位置在避开高应力区域的同时,能够增强竖梁与前板的连接,提高整体的可靠性;由于将竖梁改进为槽型或L型折弯板,并选用高强材料,相比现有技术的方管钢,明显减少了结构质量,提高了整车的装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液压油缸支座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竖梁为槽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缸支座的俯视图;
图5为槽型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L型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油缸支座,2、竖梁,3、直角折弯板,4、大贴板,5、小贴板,6、液压油缸支座Ⅰ,7、竖梁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72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电充电电路及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配电网主设备状态检修综合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