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6879.X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曹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九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0 | 分类号: | B21D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4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的生产生活中,通常会用到一些结构复杂的金属杆,例如,一种新型的金属架,他是原材料-金属棒通过多道折弯加工而成,这其中包括将该金属杆折弯成V形,以及将V形两端向外翻转折成弯曲状,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分成两道工序分别完成,第一步,先通过一套工装将其折弯成V形,之后通过另外一套工装将其两端折弯曲,这种方式步骤繁琐,而且需要多套定位、夹紧、加工装置,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加工繁琐程度的折弯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折弯机,包括两个水平、间隙设置的挡板,所述每个挡板后均设有通过动力装置驱动旋转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表面还设有与所述转盘同心的柱状第一凸块,以及偏心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第二凸块;转盘之间还设有沿两所述转盘的对称轴线设置的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联动架,所述联动架一侧设有通过动力装置驱动旋转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联动架之间通过一端偏心铰接在所述主动轮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连动架上的连接杆连接,所述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联动架的另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转盘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每个齿轮与两根固定连接在联动架上的齿条分别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至少一个穿过所述联动架且固定设置的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推杆平行且与所述联动架之间为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杆为两个,且设置在所述联动架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凸块中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的面为圆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自由端的端面为圆弧面。
有益效果
(1)首先,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推杆沿两转动轮的轴线向前运动,直至与金属杆工件接触,因为金属杆的两端被挡板阻挡无法前进,推杆继续再向前运动时,将挤压金属杆中部,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折成V形;此时两个转动轮亦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旋转,将金属杆的两端旋入到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此后,两个转动盘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做与此前方向相反的旋转运动,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将夹在之间的金属杆两端向外翻转成弯曲状,两次折弯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大大降低了加工的繁琐程度;
(2)连接杆偏心铰接在主动轮上,主动轮转动时,将带动连接杆做往复运动,使得铰接在连接杆上的联动架同时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推动固定连接在联动架上的推杆做往复直线运动,挤压金属杆中部,使得金属杆折弯成V形;
(3)联动架上还固定连接有齿条,主动轮转动时驱动联动架使其带动齿条做往复运动,从而使得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做圆周运动,齿轮通过传动轴与转盘固定连接,齿轮转动将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将加持于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件的金属杆的两端向外翻转成弯曲状,通过装订主动轮,便能够实现金属杆的两次折弯,进一步降低了加工的繁琐程度;
(4)联动架上设有与其之间滑动连接的导杆,对联动架的往复运动能够起到一个导向和支撑的作用;
(5)联动架两端穿有导杆,进一步增强了导杆的导向和支撑作用;
(6)第二凸块中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的面为圆弧面,便于金属杆旋入到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
(7)推杆自由端的端面为圆弧面,同样增大了受力面积,使得将金属杆折弯成V形时,受力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其中:2-主动轮;4-连接杆;6-联动架;8-推杆;10-齿条;12-第二凸块;14-第一凸块;16-转盘;18-传动轴;20-齿轮;22-固定板;24-导杆;2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九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九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68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