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通风管道的单线隧道衬砌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5213.2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2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进军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管道 单线 隧道 衬砌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带通风管道的单线隧道衬砌台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轨道、公路建设越来越多,这些建设给人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在这些建设中,需要开挖或者修建的隧道较多,在隧道施工中有一种施工方法叫衬砌。衬砌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衬砌技术通常是应用于隧道工程、水利渠道中。衬砌简单说来就是在隧道、岩洞进行内衬,一种做法是用砌块衬砌,另一种做法是预应力高压灌浆混凝土衬砌。
衬砌是和初期支护相对而言的,指在隧道已经进行初期支护的条件下,用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内层衬砌,以达到加固支护、优化路线防排水系统、美化外观、方便设置通讯、照明、监测等设施的作用,以适应现代化高速道路隧道建设的要求。
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现有的衬砌台车施工安装搭建是不是很便利,拆装复杂;同时由于空间有限,且隧道未建设完成时其内的空间环境比较恶劣,特别是空气质量差严重时影响到操作工人的呼吸健康;对于纵深长的隧道尤为明显,通风有限,不利于台车的衬砌,也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通风管道的单线隧道衬砌台车,方便施工安装搭建,便于拆装;同时便于台车衬砌时隧道内通风换气,营造适合衬砌施工的环境,减少对施工人员健康危害。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通风管道的单线隧道衬砌台车,它包括顶模总成(1)、边模总成(11)、液压系统、通风系统、行走系统(24)与电气系统,其中,
所述行走系统(24)由液压系统驱动在钢轨(15)上移动;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顶升油缸(4)、侧模油缸(7)以及行走系统的液压控制件,上述各液压件与液压泵相连;
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电动机及由电动机带动的油泵;
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22)以及与之相连的鼓风机;
所述顶模总成(1)通过顶模立柱(2)、上部千斤(18)和限位架(17)的支撑,架设于门架台梁(3)上;
所述门架台梁(3)通过顶升油缸(4)架设在门架横梁(25)上;所述顶升油缸(4)之下连接有平移系统(5),所述平移系统(5)固定在所述门架横梁(25)上;在所述门架横梁(25)与门架台梁(3)之间设置有通风管(22);
所述门架横梁(25)下方两侧对称架设有两排门架立柱(10);所述门架立柱(10)的外周设有脚手架(9)及侧模油缸(7),所述侧模油缸(7)通过边模通梁(8)与边模总成(11)连接;
所述门架立柱(10)与所述边模总成(11)之间设有多个侧模丝杆(6),所述侧模丝杆(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门架立柱(10)及所述边模总成(11)铰接;
所述门架立柱(10)下方设有底纵梁(12),所述底纵梁(12)的下方设有模板(14),所述模板(14)下方设有所述钢轨(15);所述钢轨(15)下方设有枕木(16);
所述边模总成(11)下部两侧通过对地丝杆(13)与地基相连;
所述边模总成(11)通过安装在边模通梁(8)上的斜拉杆(20)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22)固定在门架台梁(3)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系统(24)包括行走部分及牵引卷扬机组成,所述行走部分由四个行走轮组组成,每一所述行走轮组包括两个行走轮。
进一步的,所述顶模总成(1)与所述边模总成(11)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边模总成(11)两侧下方等距对称设置有底部千斤(23)。
进一步的,在台车的前后两端,所述门架立柱(10)上设置有工作平台(19),所述工作平台(19)上方连接有工作梯子(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方便施工安装搭建,便于拆装,结构可靠;2、便于台车衬砌时隧道内通风换气,营造适合衬砌施工的环境,减少对施工人员健康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进军,未经张进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52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