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4442.2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0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强;马振凯;李季;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延伸率高、抗冲击性强、可保证支护质量的柔性锚杆。
背景技术
随着巷道支护技术的发展,锚杆支护已成为我国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支护形式,为解决深部高应力、软弱围岩、多次采动、窄煤柱护巷等条件下的大变形巷道支护问题,许多以适应围岩变形为主的新型锚杆被开发出来,如恒阻大变形锚杆、对接长锚杆等,对不同条件下的巷道支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能采用改变杆体结构的方式来达到提高杆体延伸率和抗冲击能力的目的,将对此类巷道的支护提供一个更简捷有效的支护手段。本实用新型推出一种柔性锚杆,由螺旋杆体、托盘、垫片和螺母组成,相比常规无纵肋左旋螺纹钢树脂锚杆,具有延伸率大、抗冲击性强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柔性锚杆,该锚杆在保证一定支护强度的基础上,具有高延伸率、抗冲击性强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锚杆,由螺旋杆体、托盘、垫片和螺母组成,其螺旋杆体由2~6根相同的直径较小的螺旋状杆体组成,加工时,先将小直径的杆体打捆成一圈,然后将打捆后的小直径杆体一起扭成螺旋状,安装时,螺旋杆体顶端锚固在围岩深处,螺旋杆体尾端设有外螺纹,垫片和螺母一起套在杆体尾端,并由螺母将其紧固。
一种柔性锚杆,将所述螺旋杆体尾部直接进行热塑、墩粗生成规则圆柱形杆体,然后在规则圆柱形杆体外部采用滚丝、车削等工艺加工外螺纹,并进行淬火、滚压等强化处理,保证其自身强度和与螺母联接后的整体强度不小于螺旋杆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种柔性锚杆杆体为小直径的螺旋状杆体组合而成,锚杆工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杆体本身的延伸率,螺旋状的结构还能使杆体伸长一部分,这样就相应提高了整个锚杆的延伸能力,在大变形巷道支护过程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在一些高应力区域,巷道围岩容易产生一些冲击性较强的弹性变形,螺旋杆体的结合结构能够较好的缓冲这类弹性变形,避免这类弹性变形将锚杆冲击破坏。
此种柔性锚杆,螺旋杆体尾部直接进行热塑、墩粗生成规则圆柱形杆体,然后在规则圆柱形杆体外部加工外螺纹并进行强化处理,保证其自身强度和与螺母联接后的整体强度不小于螺旋杆体强度,制作工艺简捷,锚杆工作状态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柔性锚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柔性锚杆螺旋杆体剖面图。
图3是柔性锚杆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柔性锚杆由螺旋杆体1、托盘2、垫片3和螺母4组成,其螺旋杆体1由3根相同的直径较小的螺旋状杆体7组成,加工时,先将小直径的杆体7打捆成一圈,然后将打捆后的小直径杆体7一起扭成螺旋状。将所述螺旋杆体尾部5直接进行热塑、墩粗生成规则圆柱形杆体,然后在规则圆柱形杆体外部采用滚丝、车削等工艺加工外螺纹6,并进行淬火、滚压等强化处理,保证其自身强度和与螺母联接后的整体强度不小于螺旋杆体强度,确保锚杆工作状态的可靠性。安装时,锚杆端头深入到钻孔9深部,将锚固剂8顶入钻孔9底部,锚杆钻机带动锚杆转动旋进,使锚杆与锚固剂8充分接触;钻孔9深度要稍大于螺旋杆体1长度,这样部分锚尾杆体5进入钻孔,确保螺纹紧固有效;托盘2、垫片3和螺母4依次从外露锚尾端头套入,然后用锚杆机顶住锚尾螺母4进行旋进紧固,使托盘2紧贴围岩10,达到需要预紧力后结束,锚杆安装完成。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都属于侵权,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4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气式抑爆器用消焰器
- 下一篇:迎面安全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