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坑槽修补界面粘结性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3986.7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2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惠冰;周博闻;燕姣;李甜甜;华贵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补 界面 粘结 性能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坑槽修补界面粘结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现在高速公路养护部门来说,坑槽是沥青路面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尤其是在雨水或冻融的作用下,坑槽出现频率较高,并且随车辆荷载的作用而变得更加严重,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坑槽的修补效果不佳,有些甚至冬季补,春季坏。在京珠高速湖北段,05-10年来坑槽的返修率达到了近30%;在连霍高速陕西段,即便进行了及时的修补坑槽,部分路段在1至2个月内依然会需要进行第二次修补,而且大多二次破损都是从边界开始出现破损并发展的。
根据美国SHRP报告的调查可知,目前最常用的坑槽修补技术就是半永久性修补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切割开槽修补。而研究人员根据力学分析发现,当行驶的车辆接近或驶离新料(坑槽修补材料)与旧料(原有路面材料)的壁面接缝时,侧壁面将受到较大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作用,而当车辆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材料表面时,侧面壁和底面壁则会受到较大的剪应力,导致底面修补材料与槽底面间有被剪切开裂的可能性(如图1和图2所示)。
综上所述,坑槽修补料在成型后,其接触面受到的作用力较大,而接触面又是整个修补块的脆弱处,故目前坑槽的二次破损主要是从接触面开始出现。因此,坑槽修补接触面的粘结性能的强弱就决定了坑槽的修补效果的好坏,但目前尚未有一种能够评测坑槽各边界粘结性能具体强弱的装置,用以评价不同边界处置技术及材料对于接触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无法评测坑槽修补后接触界面粘结性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坑槽修补界面粘结性能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在室内利用预制的沥青混凝土板模块组成不同面积坑槽模型,在修补料填充压实并充分成型后通过移动组成的侧边或底边来达到评测边界粘结能力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坑槽修补界面粘结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底面沥青混凝土承台、第一组可移动裹覆框架、第二组可移动裹覆框架、一组可移动挡板、拉杆和拉力显示器;其中,第一组可移动裹覆框架和第二组可移动裹覆框架设置在底面沥青混凝土承台上,且第一组可移动裹覆框架和第二组可移动裹覆框架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预制沥青模块和第二预制沥青模块,一组可移动挡板设置在底面沥青混凝土承台上,其与第一预制沥青模块和第二预制沥青模块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坑槽,拉杆固定在第一组可移动裹覆框架的两个端面,且拉力显示器设置在拉杆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预制沥青模块靠近坑槽的一侧为第一接触面,第二预制沥青模块靠近坑槽的一侧为第二接触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组可移动裹覆框架和第二组可移动裹覆框架采用钢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一组可移动挡板采用钢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拉杆采用钢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底面沥青混凝土承台的底部均匀设置有用于支撑其的四个支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组可移动裹覆框架的两个端面固定有拉杆,其上设置有拉力显示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用于在室内进行坑槽修补料接触面粘结性能具体数值测量的试验,当进行拉拔或剪切时,可以直观的读取机械的应力大小,能准确的记录边界开裂时的极限应力值,而可移动框架可放置经过不同边界处置的沥青预制模块,用以分别评测此处置状态下侧边接触面或地摆弄接触面的粘结性能强弱,最终得到不同的边界处置技术及不同的修补材料对侧边接触面及底边接触面的粘结性能影响情况,用以指导具体的养护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修补后新旧料壁面接缝受拉应力作用示意图;
图2为修补后新旧料壁面接缝受剪应力作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坑槽修补界面粘结性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组可移动裹覆框架,2、一组可移动挡板,3、拉杆,4、拉应力显示器,5、第一预制沥青模块,6、第一接触面,7、底面沥青混凝土承台,8、第二组可移动裹覆框架,9、第二预制沥青模块,10、第二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3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