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开口透声压力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3425.7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3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侯传礼;姜广祥;陈家正;杨丽萍;吴伟萍;费春东;王洪运;信观江;伊翠云;贾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J12/00 | 分类号: | F16J12/00;F16J1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口 声压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声压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大开口透声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透声压力容器能够实验水池中模拟深海环境,将换能器或水听器放置在里面,然后进行加压,检测换能器或水听器承受静压能力和在静压下的声学参数。现有透声压力装置为筒形,筒身上端与上端盖通过螺栓连接,筒身下端与下端盖通过螺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导致容器内部承压低,压力达不到3MPa,为了增加承压能力需将筒身壁厚设计为至少20mm,筒身壁厚的增加导致能够进出的声学设备小,透声性能差;同时螺栓连接方式使得上端盖开启需要逐个螺栓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透声压力装置为筒形,导致透声压力容器承压低,透声性能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大开口透声压力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开口透声压力容器包括筒体、上法兰、上端盖、下法兰、下端盖、支座、压力监控装置、两个插块座和两个插块,筒体的下端为球形下封头,筒体下端的开口处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下法兰和下端盖,下法兰与筒体通过纤维缠绕连接,下法兰与下端盖通过连接元件连接,筒体下端的球形下封头装配在支座上,筒体的上端为球形上封头,筒身的内壁直径D2与球形上封头的开口直径D1之比大于0.7,上法兰的内壁设有定位凸台,上端盖的外壁设有与定位凸台搭接的凸缘,上端盖设置在上法兰的上方,且凸缘设置在定位凸台上,上端盖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插块孔,两个插块孔以上端盖的中心对称设置,插块孔位于凸缘的上方,每个插块孔对应一个插块座和一个插块,插块座设置在插块孔的里侧端,插块座与插块孔过渡配合,插块与插块座螺纹连接,所述上端盖上设有压力装置接口、电缆引出口和进水口,压力监控装置安装在压力装置接口处,下端盖上设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将容器上端开口直径D1与筒身的内壁直径D2设计为大于0.7,使得透声压力容器能够进出的声学设备更大,筒壁更薄,透声性能更好。
二、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盖和上法兰设计为插块快速开启结构,使得上端盖能迅速开启、安全牢固、密封可靠,操作简单。
三、本实用新型上端盖设置压力装置接口,并将压力监控装置安装于此,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压力监视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开口透声压力容器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筒体1、上法兰2、上端盖3、下法兰4、下端盖5、支座6、压力监控装置9、两个插块座7和两个插块8,筒体1的下端为球形下封头,筒体1下端的开口处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下法兰4和下端盖5,下法兰4与筒体1通过纤维缠绕连接,下法兰4与下端盖5通过连接元件连接,筒体1下端的球形下封头装配在支座6上,筒体1的上端为球形上封头1-1,筒身的内壁直径D2与球形上封头1-1的开口直径D1之比大于0.7,上法兰2的内壁设有定位凸台2-1,上端盖3的外壁设有与定位凸台2-1搭接的凸缘3-1,上端盖3设置在上法兰2的上方,且凸缘3-1设置在定位凸台2-1上,上端盖3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插块孔3-2,两个插块孔3-2以上端盖3的中心对称设置,插块孔3-2位于凸缘3-1的上方,每个插块孔3-2对应一个插块座7和一个插块8,插块座7设置在插块孔3-2的里侧端,插块座7与插块孔3-2过渡配合,插块8与插块座7螺纹连接,所述上端盖3上设有压力装置接口3-3、电缆引出口3-4和进水口,压力监控装置9安装在压力装置接口3-3处,下端盖5上设有出水口5-1。筒体1为带封头的容器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筒体1为碳纤维环氧缠绕制成。碳纤维环氧缠绕制成的容器可满足耐压和透声的要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筒体1的壁厚为3mm~18mm。这个厚度能够满足容器承压能力。相比现有技术的厚度20mm小了很多,减少了影响透声性能容器筒身的壁厚。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筒体1的壁厚为5mm。这个厚度能够满足容器承压能力。相比现有技术的厚度20mm小了很多,减少了影响透声性能容器筒身的壁厚。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未经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34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开、快锁紧盖压力容器
- 下一篇:旋转1200度的400级无级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