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病房空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3006.3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强盛医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3/30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房 空气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病房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医院病房是病人康复的场所,因此对室内的空气质量、温度及湿度具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病房空气系统结构复杂,维护不便,空气处理效果差,且能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维护方便,空气处理效果好且能耗损耗小的病房空气净化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病房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从左向右依次成型有相互连通的七个腔体;
第一腔体内设有回风阀2,所述回风阀2将所述第一腔体隔成左腔11和右腔12,所述左腔11和右腔12通过所述回风阀2连通,所述左腔11的顶部设有第一回风口111,所述左腔11的底部设有排风口112,所述右腔12的顶部设有新风口121;
第二腔体13内垂直设有初效过滤网131;
第三腔体14内设有板式热交换器141,所述板式热交换器141的热源进口端连通所述排风口112,所述板式热交换器141的热源出口端延伸至第三腔体14外;
第四腔体15内设有管式热交换器151及位于所述管式热交换器151右侧的喷头152,所述喷头15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四腔体15的顶部;
第五腔体16的顶部设有第二回风口161;
第六腔体17内设有风机171,所述第六腔体17通过所述风机连通第七腔体;
所述第七腔体18内设有中效袋式过滤器181,所述第七腔体18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82,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中效袋式过滤器181右侧;
所述第一回风口111、第二回风口161、排风口112和新风口121上均设有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13内设有第一均流板132,所述第一均流板132位于所述初效过滤网131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至第七腔体的侧壁均开设有检修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腔体内设有第二均流板183,所述第二均流板183位于所述中效袋式过滤器181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初效过滤网131和中效袋式过滤器181的滤料均为涤纶无纺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腔体内设有风压传感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病房空气净化系统,设有回风阀和板式热交换器,利用排风的冷(热)来间接冷却(加热)新风,新风经过板式热交换器,可回收排风热量的60%左右,对空气的热污染少,且降低了能耗,绿色环保;同时排风和新风不接触,特别适用于排除室内有害气体的直流系统的能量回收;设有检修孔,方便日常维护保养,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病房空气净化系统,结构紧凑,维护方便,空气处理效果好且能耗损耗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病房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病房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内从左向右依次成型有相互连通的七个腔体,从左向右分别称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七腔体;
在第一腔体内设有回风阀2,该回风阀2将第一腔体隔成左腔11和右腔12,左腔11和右腔12通过回风阀2连通,左腔11的顶部设有第一回风口111,左腔11的底部设有排风口112,在右腔12的顶部设有新风口121,用于室外新风的进入;
在第二腔体13内垂直设有初效过滤网131;在该第二腔体的侧壁开设有卡槽,初效过滤网131可拆卸地卡设在卡槽内,方便快速拆装;
第三腔体14内设有板式热交换器141,且板式热交换器141的热源进口端连通排风口112,板式热交换器141的热源出口端延伸至第三腔体14外,该板式热交换器起到作为能量回收的作用,利用排风的冷(热)来间接冷却(加热)新风,新风经过板式热交换器,可回收排风热能量的60%,同时,新风与排风不直接接触,其起到对新风的预热,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和对大气的热污染,绿色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强盛医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强盛医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3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棉花BZR1基因鉴定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锥形孔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