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滚转隔离功能的惯性导航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92787.4 | 申请日: | 2014-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2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强;高松山;田向杰;唐艳平;叶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科泰微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 地址: | 030006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隔离 功能 惯性 导航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滚转隔离功能的惯性导航系统,属于惯性导航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惯性导航系统(简称惯导)用于导航和制导,其工作过程是利用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对载体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惯性参数进行实时采集,然后利用这些惯性参数解算出载体的姿态、速度和位置等信息;惯导产品应用在导弹、鱼雷、无人机、智能炸弹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已经成熟,但将惯导应用于像火箭炮等高转速的自旋载体上时,由于自旋载体的角速度较大(约为20r/s),受惯导关键元器件——陀螺在大量程和高精度两个性能指标上很难同时兼备的约束,使得火箭炮等自旋载体高速旋转时的精确制导很难实现,在现有技术上想要提高制导精度很难。
目前将惯导应用于高转速自旋载体上的成功应用案例较少,在国外,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研制将高速自旋载体的滚转角速度与惯导隔离开来的滚转隔离惯导,经历了数十年,已有多个型号的滚转隔离惯导产品在飞行器上进行了飞行试验,最近,Litton公司设计的LN-200IMU,其重量为1.5磅、面积为35平方英寸,性能已满足商用需求;在国内,近期出现了一种利用偏心质量块的重力作用来解决高速旋转隔离的方案,但此方案隔离外部旋转时偏心质量块会在重力作用和摩擦力作用下不停摇摆,使得内核与外部载体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滚转隔离方案,该方案是在载体上安装高量程陀螺来测量载体的旋转速度,将此转速信息反馈给带电机的驱动装置,进而控制惯性模块反向旋转,以消除载体的高转速对惯性测量单元(IMU)带来的影响,对于此方案,由于高量程的陀螺其精度一般很低,所以以此类陀螺的转速信息来控制惯性模块的反向旋转,误差较大,很难满足内核惯性器件的应用环境;现阶段亟需一种能应用在高速旋转环境下的、误差较小、精度较高的惯性导航系统,以满足高速自旋载体精确制导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对高速自旋载体进行滚转隔离、精度较高的具有滚转隔离功能的惯性导航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滚转隔离功能的惯性导航系统,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和导航解算模块,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包括陀螺和加速度计,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还包括外壳和电机本体,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导航解算模块和电机本体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其中,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固定设置在电机本体的电机转子上,所述惯性测量单元通过滑环分别向导航解算模块和电机控制器传输电信号,所述导航解算模块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向外界传递信息,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设置在外壳上;所述电机本体为无刷直流力矩电机;所述惯性测量单元还包括结构体、采集软件、信号调理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导航解算模块包括导航计算机处理器、配套电路和导航软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传统的惯性导航系统(简称惯导)的基础上增设了电机,将电机和惯导一起设置在一个外壳的内部,将外壳及其内部的器件一起直接安装在待测载体上,将电机的壳体固定在外壳的内部,将惯导中的惯性测量单元(IMU)与电机转子固连后一起套在电机的转轴上,IMU通过滑环分别向导航解算模块和电机控制器传输电信号;工作时,当IMU中的陀螺检测到载体有滚转角时,将测量到的滚转角速率通过滑环传递给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滚转角速率信息控制电机转子带动IMU相对于载体的旋转方向反向旋转,最大程度地消除了载体的高速旋转,使IMU的转速处于其滚转角量程范围内,避免了在高速旋转环境下陀螺产生交叉耦合和加速度计产生敏感量特性,由此避免了陀螺的角速度测量误差远远大于载体姿态角变化时产生的角速率,此外,由于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间短、转速大,所以可使滚转隔离装置先行启动,使其在零时刻前以某一速率(例如30?/s)相对载体逆向旋转,借此改善滚转隔离效果;以本实用新型中滚转角隔离之后的平台作为惯导的测量平台,再配合专项的传递对准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惯导在高速旋转环境下的导航和制导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惯性测量单元,2为导航解算模块,3为外壳,4为电机控制器,5为电机定子,6为电机转子,7为滑环,8为输入输出接口,9为转轴,10为第一轴承,11为第二轴承,12为电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科泰微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科泰微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27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业生态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点激光模组及激光打点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