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引导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92643.9 | 申请日: | 2014-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进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33/38 | 分类号: | F16C33/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引导 接触 球轴承 保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引导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
背景技术
角接触球轴承的保持架设计,越来越被轴承界所重视,也越来越被轴承用户所重视。因为保持架性能极其影响整个轴承的性能,轴承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相关机械产品质量。
角接触球轴承由于其转速高,因此设计保持架往往选用轻质、比强度高的材料,由此可以大大减轻其离心力,增加机械强度。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轴承高速运转时,钢球对保持架、套圈对保持架,均有剧烈摩擦,发热量极大,因此要选用低摩擦系数的材料。
长期以来,布纤维增强的,酚醛树脂(简称夹布胶木管)是较为理想的材料,其主要原因有4点:
1. 对钢的摩擦系数仅为0.07左右。
2. 比重为1.48/㎝3,仅为铝合金的一半。
3. 耐热温度大于120℃,甚至好的配比材料能大于150℃。
4. 由于布纤维的增强性能,具有相当优越的机械性能。
可是布胶木管是热固性材料,不能冲压,弹性较差,没韧性。且也较难注射成型,目前都是机械加工成型。
因此长期以来,沿用内引导和外引导二种引导方式为主。
由于布质酚醛树脂的热膨胀量是钢材的6-7倍,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必须要有特殊的解决方法。
内引导轴承保持架是依靠轴承内圈的外径来引导保持架运动的中心位置(如图1、2所示,该轴承结构包括外圈M1、内圈M2以及安装于外圈与内圈之间的保持架M3,在保持架与内圈的外表面之间具有内引导间隙n,该图的间隙n为正常状态)。好的内引导保持架在轴承运转时,保持架中心位置稳定,轴承运转噪音低,振动小。
可是保持架是免不了与轴承套圈发生摩擦,免不了引起温升,引起保持架尺寸膨胀。
保持架的膨胀,就是引导间隙增大(保持架朝向外圈方向位移),引导间隙增大,就是内引导失效,于是保持架本身中心位置无法控制时,开始振动,开始噪叫,这是一大缺点。
其次,外引导的保持架是依靠轴承外圈的内孔来引导保持架中心位置(如图3、4所示,轴承包括外圈M1、内圈M2以及保持架M3,所述保持架与外圈之间具有外引导间隙n,该间隙为正常状态)。好的外引导保持架同样使轴承运转时,运动噪音低,振动小。可是轴承的运转,总是要引起温升的,温升就会引起保持架膨胀,引起引导间隙减小,于是保持架与轴承外圈孔的摩擦加剧,我们知道保持架的膨胀量是钢材的6-7倍。随着摩擦剧烈,温升不断提高,造成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保持架外径与轴承外圈内孔急剧摩擦。在胀死或者半胀死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必然会导致钢球公转阻滞,此时钢球的自转仍然继续不停,球兜温度上升更急剧,接触面的摩擦发热汇造成保持架烧毁(往往保持架中心烧毁,径向一分二半)。
再次,有人设计了球引导的保持架,显然依靠钢球的运转中心来引导保持架的运动中心,是最合理的,最先进的。因为任何一种引导方式都离不开保持架与球的摩擦,因为球引导的保持架脱离了轴承内外套圈的摩擦,使得发热量最少,使得轴承温升与保持架无关。
由此球引导保持架仍是很理想的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结构,国外也叫它为低发热角接触球轴承。
但是球引导的保持架仍然是存在热膨胀现象的。设定好轴承使用的温度范围,必须是留有足够的热膨胀变形量,否则仍然是避免不了热变形带来的后果。并且由于膨胀量的留有,就是在对低温低速时保持架是无引导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引导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双引导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该保持架为内引导和球引导形成的双引导结构;
其中,保持架与轴承内圈(M2)的外表面之间具有内引导间隙(m);
在保持架的兜孔靠近轴承内圈(M2)部分具有朝向钢球延伸的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与兜孔中钢球之间形成间隙(m′)。
进一步,所述双引导结构的保持架一体加工成型。
通常所有的轴承设计理念:
保持架三种引导方式:内引导、外引导、球引导。任选其一。
而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理念:
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设计可以采用双引导结构,即可采用内引导加球引导。也就是在低温低速时,保持架还没有膨胀时,保持架处于内引导状态,当温度上升后,保持架必然会膨胀,于是内引导肯定会失效。于是球引导预留大间隙消失,球引导开始起效,形成完美的交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进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永进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2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圈可重复注脂的角接触球轴承
- 下一篇:一种耐磨轴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