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挖钻机入岩激振装置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2630.1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仇文宁;黄继战;王凤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7/24 | 分类号: | E21B7/24;E21B17/07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机 入岩激振 装置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挖钻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旋挖钻机入岩激振装置减振器。
背景技术
综观目前公知的旋挖钻机,钻杆与钻具之间无激振装置,钻杆与钻具之间直接用销轴连接。在有大量岩石地面作钻孔作业时,钻具与大块岩石接触,大部分时候无法将岩石破碎,此时钻具和钻杆停止旋转,造成卡钻现象;旋挖钻机入岩激振装置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入岩施工的问题,本人曾公布一种公开号为101624898的旋挖钻机用入岩激振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它包括动力头1、回转体2、减震装置3和振动器4。减震装置由上连接架31、下连接架32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减震橡胶块33组成。上连接架31连接在钻杆5端部,下连接架32连接振动器4。由于工况及技术的要求,减震装置3不仅要具有一般减震器的减振功能,还要有弹簧和传递扭矩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减振,又有弹簧功能,还有传递扭矩功能旋挖钻机入岩激振装置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旋挖钻机入岩激振装置减振器,它包括上连接架、下连接架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减震橡胶块;减震橡胶块通过螺栓与上、下连接架连接;
所述的减振橡胶块由橡胶和两个相对布置减振器骨架组成;
所述的减振器骨架包括L型板;所述的L型板内侧表面固定有四个螺纹圆柱,螺纹圆柱分别相对布置在L型板四个角落部位;在L型板外侧表面向螺纹圆柱内开设有螺纹沉孔;
所述的两个L型板一个正放,另一个呈倒L状布置,L型板上的螺纹圆柱相对朝内;
所述的橡胶呈方形,其包括住两个减振器骨架。
其进一步是:在所述的螺纹圆柱和L型板之间设有筋板Ⅰ、筋板Ⅱ和筋板Ⅲ;所述的筋板Ⅱ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螺纹圆柱。
当旋挖钻机入岩激振装置减振器上下振动时,一对减振器骨架可承受上下周期性激振力而不变形,橡胶起到阻尼的作用,这就是既有弹簧作用又有阻尼器作用。当上连接架向右运动时,压缩减振橡胶块,将力传递到下连接架上,这就实现了传递扭矩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橡胶块增加结构构件的方式,实现减具有减振、弹簧和传递扭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运用带减振块骨架的橡胶减振器,实现弹簧、减振、传递扭矩的作用,既简化了结构,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旋挖钻机用入岩激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减震橡胶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减振器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头;2、回转体;3、减震装置;31、上连接架;32、下连接架;33、减震橡胶块;4、振动器;5、钻杆;6、橡胶;7、减振器骨架;71、L型板;72、螺纹圆柱;73、筋板Ⅰ;74、筋板Ⅱ;75、筋板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旋挖钻机入岩激振装置减振器,它包括上连接架31、下连接架32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减震橡胶块33;减震橡胶块33通过螺栓与上、下连接架31、32连接。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减振橡胶块33由橡胶6和两个相对布置减振器骨架7组成;减振器骨架7包括L型板71和螺纹圆柱72;L型板71内侧表面焊接固定四个螺纹圆柱72,四个螺纹圆柱72分别相对布置在L型板71四个角落部位,呈矩形分布;从在L型板71外侧表面向螺纹圆柱72内开设螺纹沉孔;两个L型板71一个正放,另一个呈倒L状布置,L型板71上的螺纹圆柱72相对朝内;橡胶6呈方形,其包括住两个减振器骨架7。在螺纹圆柱72和L型板71之间设有筋板Ⅰ73、筋板Ⅱ74和筋板Ⅲ75;所述的筋板Ⅱ74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螺纹圆柱72。
通过L型板71上的螺纹圆柱72,一减振器骨架7由螺栓固定在上连接架31行,另一个减振器骨架7倒置的固定在下连接架32上。当上连接架31向右运动时,压缩减振橡胶块33,将力传递到下连接架32上,这就实现了扭矩的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2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