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镍扣活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2518.8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0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李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赵立权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色金属湿法冶金领域,涉及一种镍扣活性测试装置,主要用于测试镍扣的电化学溶解活性。
背景技术
在电镀镍工艺中,含硫活性镍扣是除电解镍外应用较广泛的另一种镍阳极材料。生产实践表明,硫元素的含量在0.015-0.027%这一区间时,含硫活性镍扣才能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溶解活性。
关于测试镍扣的电化学溶解活性,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测试装置。在电镀生产企业,一般都是向电镀槽中投入大量镍扣,通过镍扣的实际溶解情况判断其活性。科研工作若需要精确测试含硫镍扣的活性,限于目前工业生产的含硫镍扣的不规则外形,通常是经过繁琐的前处理工艺,将镍扣加工成具有规则几何形状和固定面积的标准测试镍扣来获得测试结果的可比性。而且非含硫镍扣与含硫活性镍扣类似,也没有较好的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专门用于镍扣产品电化学溶解活性测试的装置,从而使镍扣的活性测试简易可行。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镍扣活性测试装置,包括开口呈矩形的电镀槽,所述电镀槽的两侧壁上分别固定有横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之间连接有两纵向支杆,所述纵向支杆上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连接有导电螺杆,所述电镀槽对应纵向支杆的两侧壁上设有相互正对的电解液通孔,所述电解液通孔外侧设有环形的密封垫圈,所述导电螺杆与电解液通孔的中心相正对。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螺杆的端头部为尖锐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液通孔位于电镀槽侧壁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液通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密封垫圈中心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实用新型,在将镍扣平面经过简单抛光后,即可进行镍扣活性的测试,且测试结果稳定准确;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同时满足企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电镀槽,2-横向支杆,3-纵向支杆,4-锁紧螺母,5-导电螺杆,6-电解液通孔,7-密封垫圈,8-镍扣,9-金属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镍扣活性测试装置,包括开口呈矩形的电镀槽1,电镀槽1的两侧壁上分别固定有横向支杆2,两横向支杆2之间连接有两纵向支杆3,纵向支杆3上设有锁紧螺母4,锁紧螺母4连接有导电螺杆5,且导电螺杆5的端头部为尖锐端;电镀槽1对应纵向支杆3的两侧壁中心处设有相互正对的电解液通孔6,导电螺杆5与电解液通孔6的中心相正对,电解液通孔6外设有环形的密封垫圈7,且电解液通孔6的孔径大于或等于密封垫圈7中心孔的孔径。本实用新型中,电镀槽1的材质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氯乙烯(PVC),横向支杆2和纵向支杆3选用聚氯乙烯(PVC)材质,导电螺杆5、锁紧螺母4选用不锈钢或钛材质,密封垫7的材质选用硅胶或软性聚氯乙烯。
使用时,将待测镍扣8经过简单抛光后置于电镀槽1其中一侧电解液通孔处,旋紧导电螺杆5,对镍扣8进行固定;然后将金属镍板按同样方法固定于电镀槽1另一侧电解液通孔处。向电镀槽1中加入电解液,电解液通过电解液通孔6与镍扣8及金属镍板9相接触;在电镀槽1底部配置磁力搅拌器,将两导电螺杆5分别接通电化学分析仪的测试电路,按两电极系统进行镍扣的暂态阳极极化曲线测试,即可获得含硫活性镍扣或非含硫活性镍扣的活性测试结果。测试过程简单易行,能够满足工厂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镍扣活性测试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2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