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离泡沫的脱脂液循环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2455.6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3/02 | 分类号: | C23G3/02;C23G5/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分离 泡沫 脱脂 循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分离泡沫的脱脂液循环罐。
背景技术
带钢在退火、涂镀等后工序处理前,需对经轧制后的带钢表面的油脂进行清洗,所使用的脱脂清洗剂含有碱和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对于连续生产线,脱脂液在在线脱脂槽和脱脂循环罐之间循环使用,由于空气的混入和冲刷搅拌作用,经常会在循环罐内产生大量的泡沫,通常脱脂循环罐内脱脂液液面面积较大,因此泡沫比较分散,不仅导致很难对脱脂液表面的泡沫进行消泡处理,而且大量的泡沫还经常影响循环罐液位测量的准确性,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分离泡沫的脱脂液循环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可分离泡沫的脱脂液循环罐,包括罐体、隔板和插入管,所述隔板将罐体分隔成底部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板从罐体的顶部向下延伸,隔板的下端与罐体底部之间有间隙,所述插入管插入所述第一腔体并伸入至液面以下,所述插入管上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出液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腔体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体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宽度为300mm~1500mm。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液位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泡沫的脱脂液循环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脱脂液经由插入管进入液面以下,由于脱脂液进入罐体的冲刷作用被大大削弱,因此可以减少泡沫的产生量。脱脂液经由隔板下方连通空间进入较大第二腔体中,由于泡沫总是浮在脱脂液液面上的,因此泡沫仍停留在第一腔体中而不会进入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的泡沫聚集在较小的区域内,更易于被消除掉,第二腔体内的脱脂液液位较稳定,有利于液位的准确测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泡沫与脱脂液的分离效果好,可减少泡沫产生量,有利于循环罐液位稳定,循环罐易于制造,且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分离泡沫的脱脂液循环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分离泡沫的脱脂液循环罐包括罐体1、隔板2和插入管4。
隔板2将罐体1分隔成底部连通的第一腔体8和第二腔体9,隔板2从罐体1的顶部向下延伸,隔板2的下端与罐体1底部之间有间隙,插入管4插入第一腔体8并伸入至液面6以下,插入管4上设有进液口3,第二腔体9上设有出液口7。
脱脂液经由插入管4进入液面6以下,由于脱脂液进入罐体1的冲刷作用被大大削弱,因此可以减少泡沫5的产生量。脱脂液经由隔板2下方连通空间进入较大第二腔体9中,脱脂液循环泵从出液口7将几乎不含泡沫5的脱脂液吸出供送至在线脱脂槽循环使用。由于泡沫5总是浮在脱脂液液面6上的,因此泡沫5仍停留在第一腔体8中而不会进入第二腔体9,第一腔体8内的泡沫5聚集在较小的区域内,更易于被消除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泡沫5与脱脂液的分离效果好,可减少泡沫5产生量,有利于循环罐液位稳定,循环罐易于制造,且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的,第一腔体8的体积小于第二腔体9的体积,第一腔体8的宽度为300mm~1500mm,便于泡沫5集中。
进一步的,在第二腔体9上设有液位计10,第二腔体9内的脱脂液液位较稳定,有利于液位的准确测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2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