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钢管线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1370.6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6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巴恩波;宁福卫;崔磊;于海广;吴秀芬;于海东;周登岚;张合伟;安作文;毕新忠;范力;刘洪见;曹金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海广 |
主分类号: | F16L47/14 | 分类号: | F16L4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3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管线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玻璃钢管线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钢管线内径具有光滑不结垢、耐腐蚀、阻力小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油田注水采油等领域。但玻璃钢管线缺点也相对较为明显,特别是管线破损后修补候凝时间较长,造成原油产量损失较大,同时现场施工要求高,修补时须完全放压。其次如冬季管线破损,单井管线无法及时扫线,容易造成管线冻堵,处理难度较大。
现有的玻璃钢管线连接装置采用在管线外部利用锥度密封,但是玻璃钢是硬的,具有不可压缩性,所以密封体很容易脱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玻璃钢管线连接装置,克服了因阀门关闭不严的轻微渗漏及管线补漏候凝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钢管线连接装置,其包括支撑密封体、无缝隙连接卡和防摆动脱出装置,所述支撑密封体上设有O形密封圈,支撑密封体安装于一段玻璃钢管线一侧的内部,所述无缝隙连接卡固定在安装了支撑密封体的玻璃钢管线上,且通过法兰与另一段玻璃钢管线连接,所述法兰与无缝隙连接卡之间设有防摆动脱出装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O形密封圈与玻璃钢管线的内壁相抵。带有O型密封圈的支撑密封体装入两侧玻璃钢管线内形成密封,由于管线内部有了支撑,用无缝隙连接卡对密封体加压,使玻璃钢管线与支撑体的密封O形圈密封更加严密。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玻璃钢管线上安装有备用的管线短节。如玻璃钢管线漏点长度较长时,则在中间加装提前预制好等长度的管线短节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位于管线内的O型圈密封,通过防摆动脱出装置将法兰与无缝隙卡连接,从而防止管线冲压时摆动或支撑密封体后移造成渗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密封体,2.无缝连接卡,3.防摆动脱出装置,4.玻璃钢管线,5.法兰,11.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玻璃钢管线连接装置,其包括支撑密封体1、无缝隙连接卡2和防摆动脱出装置3,支撑密封体1上设有O形密封圈11,O形密封圈11与玻璃钢管线4的内壁相抵,支撑密封体1安装于一段玻璃钢管线4一侧的内部,无缝隙连接卡2固定在安装了支撑密封体1的玻璃钢管线4上,且通过法兰5与另一段玻璃钢管线4连接,法兰5与无缝隙连接卡2之间设有防摆动脱出装置3。当玻璃钢管线4漏点长度较长时,玻璃钢管线4上安装有备用的管线短节。
安装时,首先根据需要长度将玻璃钢管线4两侧切整齐,然后将带有O型密封圈11的支撑密封体1装入两侧玻璃钢管线4内形成密封,由于玻璃钢管线4内部有支撑,故用无缝隙连接卡2对内部有支撑密封体1的玻璃钢管线4上进行加压,使玻璃钢管线4与O形密封圈11密封更加严密,最后通过防摆动脱出装置3将法兰与无缝隙卡2进行连接。
该装置于2013年6在采油一队桩107计外输线和桩837掺水流程上使用,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安装后开井,由原来的停井完全放压,变成现在简单放压后进行安装本装置,每次除节约候凝12小时外另节约放压时间1.5小时,每次可减少13.5小时的产量损失,并同时解决了管线两侧阀门不能完全关闭出现渗漏无法施工的难题。该装置可在采油厂及管理局范围内所使用的玻璃钢管线上推广应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海广,未经于海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13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材内压试验时泄漏气体的捕捉装置
- 下一篇:双风门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