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炉门升降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1337.3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7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润泽;张执合;吴鹏飞;高利华;陈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世华(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8 | 分类号: | F27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炉门 升降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轴器,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炉门升降联轴器,用于连接炉门顶升滑杆和升降机托盘。
背景技术
井式淬火炉是具有垂直炉膛用于长杆形工件热处理的工业炉,炉膛截面一般为圆形,直径为0.5~4.5米,炉膛最深可达30余米。长杆形工件,如炮筒、汽轮机主轴、发电机转子、船舶主轴等,在井式炉内是垂直放置加热的,可避免发生弯曲变形。井式炉的炉口设在炉顶上,工件由专用吊具垂直悬挂在炉膛内。专门的起重设备能快速装入和吊出工件,为操作方便和减低厂房高度,炉体一般全部地或部分地安装在地下。对于炉膛较大的井式炉炉盖的开启关合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这种炉盖都比较笨重,而且炉盖在作业过程中温度也较高,在工件取出时要求时间要快,一般把取出工件迅速放入水箱内进行冷却,这样就要求炉盖升降要保证安全、稳定和及时。
对于一些直径在2米以内的井式淬火炉,炉盖一般较轻,对于这些炉盖的起升一般就是采用电动升降机升降,这样便于操作,可以升降机托盘和连接炉门顶升滑杆的连接部件是容易损坏的部件,并且有的结构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的炉门升降联轴器。
为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炉门升降联轴器,联轴器包括升降轴、轴承垫板、下拉套、轴承垫圈和压力轴承,所述的轴承垫圈设置在升降机托盘内,在轴承垫圈上设置一套压力轴承A,压力轴承上设置轴承垫板,轴承垫板上再设置一套压力轴承B,所述的下拉套套装在压力轴承B上,下拉套的下端通过螺栓紧固在升降机托盘上,所述的升降轴安装在下拉套内的轴承垫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拉套剖切面为两个对称的倒L型,外径为Φ106mm。
进一步的,升降轴小端轴头外径为Φ26mm,大端轴头外径为Φ40mm,终端设置为圆台,所述的大端轴头内设M16螺纹。
进一步的,升降轴安装在下拉套内的轴承垫板上,并通过M16螺栓使升降轴和轴承垫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轴安装在下拉套内的轴承垫板上,所述的升降轴的圆台下面和大端轴头与下拉套间隙配合安装。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满足炉门安全升降的结构要求,保证了炉门升降闭合能在高温的条件下安全持续工作,并且符合了现代窑炉的节能环保的理念,结构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情况下简单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炉门升降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炉门升降联轴器的下拉套结构示意 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炉门升降联轴器的升降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节能型炉门升降联轴器,联轴器包括升降轴1、轴承垫板2、下拉套3、轴承垫圈4和压力轴承5,轴承垫圈4设置在升降机托盘6内,在轴承垫圈4上设置一套压力轴承A51,压力轴承A51上设置轴承垫板2,轴承垫板2上再设置一套压力轴承B52,所述的下拉套3套装在压力轴承B52上,下拉套3的下端通过螺栓紧固在升降机托盘6上,所述的升降轴1安装在下拉套3内的轴承垫板2上。
如图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炉门升降联轴器的下拉套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下拉套2剖切面为两个对称的倒L型,外径为Φ106mm。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炉门升降联轴器的升降轴结构示意图。升降轴1小端轴头外径为Φ26mm,大端轴头外径为Φ40mm,终端设置为圆台,所述的大端轴头内设M16螺纹。升降轴1小端轴头安装在顶升滑杆7的接头内。
所述的升降轴1安装在下拉套3内的轴承垫板2上,并通过M16螺栓使升降轴1和轴承垫板2固定连接。升降轴1安装在下拉套3内的轴承垫板2上,所述的升降轴1的圆台下面和大端轴头与下拉套3间隙配合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一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 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世华(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能世华(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1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