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角形循环生态观赏鱼缸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0896.2 | 申请日: | 2014-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3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颜鑫;王亚军;杨锐;乔龙亮;梅震宇;张杰;卢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3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形 循环 生态 观赏 鱼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观赏水族养殖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角形循环生态观赏鱼缸。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客厅中养殖观赏性的鱼类。然而,由于投喂以及鱼类自身的粪便,使水中的氮、磷浓度升高,水质很快就会恶化。目前使用的鱼草混养型鱼缸需要定期的换水,并清除鱼的排泄废物,这样才能保证水体中氮磷的平衡。经常换水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水质的频繁变化也对鱼类健康有不利影响。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一些生态鱼缸多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长方形结构设计,加以一定量的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处理缸内水质,实际的使用结果是在少投喂或不投喂饲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对鱼的生长很不利,大多成了“胖头鱼”、“瘦身鱼”,失去了观赏性;且长方形的结构设计不但不利于水体的循环流动,也容易造成鱼类的碰壁损伤;这些情况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更加有效处理水质,维护养殖水体生态平衡的鱼缸,通过水、鱼、植、微生物、光照等组成有机的生态系统,形成动态平衡,并增加观赏性的生态鱼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角形循环生态观赏鱼缸,在保证养殖鱼体健康的前提下,解决现有的生态鱼缸水循环缓慢、需要经常更换养殖水体、观赏性不高和鱼类碰壁受伤的问题,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形成水中、水面立体生态景观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直角形循环生态观赏鱼缸,包括有扇形养殖缸和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扇形养殖缸两侧面与养殖缸进行水体交换的方形净化室,其中从水泵的水流出水管所在的第一净化室起,在水体循环的路径中,有四个与养殖缸存在着水面高度差的净化室,第一净化室、第二净化室和第三净化室在一条直线上处于不同高度,三个净化室与第四净化室呈直角形排列;所述的扇形养殖缸内部靠近扇角端具有一个封闭的三角柱形缸。
上述第一净化室位于扇形养殖缸侧面最外端,通过侧壁底部的通水孔与养殖缸相连;所述的第二净化室位于第一净化室的侧面,第二净化室通过侧壁底端的导出口与第三净化室相连,并在其上部开有溢流口;所述的第三净化室侧壁顶部具有将水导入第四净化室导流口,第四净化室通过底部的出水孔与养殖缸相通。
上述的水泵位于第一净化室的内部,水泵的出水管位于第一净化室内部、高度高于第一净化室,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第二净化室顶部。
上述的净化室铺有珊瑚石、细菌环、过滤棉、微生物膜或细沙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第一净化室底部设有起阻隔残饵和粪便作用的过滤棉;第一净化室、第二净化室、第三净化室和第四净化室内种植形成立体景观系统相关的水生植物和水面水培植物。
所述的养殖缸用于观赏鱼的养殖,通过中间缸体侧壁的单向水管向环形缸体喷水,形成顺时针水流,带动残饵及粪便一起运动,在经过缸底水泵时被吸入四个净化室中,达到净水目的;水泵将养殖缸内的废水吸入到第一净化室内部并通过出水口将水循环到第二净化室内部,水流依次通过第三净化室和第四净化室净化,并且第四净化室下方有将水体导入养殖缸内的出水孔,这样就可以使水体通过重力作用进行循环;整个生态鱼缸各净化室的水流方向和速度控制是维持水体洁净度的关键因素。本实用新型的鱼缸利用水体和水面组成立体景观系统,结合微生物菌群、高效物理净化、在鱼缸内建造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使鱼、植物通过水循环和微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净化交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微生物降解产物形成一个高效的生态循环系统。达到观赏鱼健康成长、植物生长良好、水质清新的观赏效果。相比普通鱼缸更加干净美观、环保节约,将鱼、水、植物更好的融为一体,配以不同的灯光造景,使这一新型的生态鱼缸更具观赏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直角形生态观赏鱼缸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直角形生态观赏鱼缸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直角形生态观赏鱼缸的剖视图;
其中:1、扇形养殖缸,2、第一净化室,3、水泵出水管的出水口,4、第二净化室,5、溢流口,6、水泵,7、第三净化室,8、导流口,9、导出口,10、第四净化室,11、出水孔,12、三角柱形缸13、通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08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彩真猎蝽若虫规模化饲养器皿
- 下一篇:一种利用热棒加热海水的海产品养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