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DCDC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0716.0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哲;崔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6 | 分类号: | H02M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31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cdc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将一种形式直流电能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直流电能的电路,具体讲是一种双路输出的DCDC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DCDC转换电路是通过两颗DCDC芯片来分别实现两种形式直流电能的输出,因此不仅会使得现有技术DCDC转换电路的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器件的增加必然增加DCDC转换电路的故障以及能耗。因此,基于上述原因,亟待需要一种成本低、故障少且能耗低的DCDC转换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故障少且能耗低的DCDC转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DCDC转换电路,包括电容C1、C2、C3、C4、C5、C6、C7、C8、C9、C10,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DCDC芯片N1,稳压二极管VD2,肖特基二极管VD1,变压器T1;所述电容C1的一端、C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均与DCDC芯片N1的VIN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C2的另一端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DCDC芯片N1的UVLO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DCDC芯片N1的RON脚连接;所述DCDC芯片N1的RTN脚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DCDC芯片N1的BST脚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DCDC芯片N1的SW脚、电阻R4的一端均与变压器T1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均与变压器T1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均与所述DCDC芯片N1的FB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DCDC芯片N1的VCC脚经电容C6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一输出端与肖特基二极管VD1的阳极、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肖特基二极管VD1的阴极均与电容C9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VD2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VD2的阳极、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变压器T1的另一输出端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
所述DCDC芯片N1的型号为LM5017。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DCDC转换电路是通过一颗DCDC芯片来分别实现两种形式直流电能的输出,因此不仅使得本实用新型DCDC转换电路的成本较低,而且由于器件的减少必然降低DCDC转换电路的故障以及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DCDC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0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园林景观用银杏树结果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弃塑料再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