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盘式直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90043.9 | 申请日: | 2014-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3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治国;李天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治国 |
| 主分类号: | B64C27/12 | 分类号: | B64C27/12;B64C27/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盘式直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膜级层流原理实现直升的盘式直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飞行器得到飞速发展。
目前,各类飞行器获取升力主要由三种方式:
一、定翼在大气中直线运动获得升力,例如波音747、空客A320等,这类飞行器的起降依赖跑道,只能在大型空港间来往,雾雪天不能起降,航班延误,军机瘫痪。
二、旋翼于大气中旋转获得升力,例如直升机等,由于旋翼气动性能低劣,耗油量高,航程短、航速低,经济性差。
三、依靠向下喷气活动升力,例如鹞类机,每千瓦动能只能获得4N升力,垂直起飞过程效率低,大型飞机极难采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利用膜级层流实现直升的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桨盘式直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力盘、传动轴、动力设备和多个桨立叶,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升力盘,所述传动轴上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多个桨立叶,所述传动轴下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动力设备连接,每个所述桨立叶垂直于所述升力盘,所述升力盘的半径大于每个所述桨立叶的旋转半径,每个所述桨立叶下端与所述升力盘之间的距离H为0<H<100mm,所述桨立叶的厚度为0.5mm-3mm,相邻所述桨立叶末梢间距为10mm-300mm,所述升力盘为光面,所述多个桨立叶旋转产生旋转气流,带动所述升力盘、传动轴、多个桨立叶、传动机构和动力设备直升。
所述升力盘光面的摩擦系数为0.001-0.0041。
所述升力盘半径与所述桨立叶旋转半径的差△R为式中,U1×1s表示秒程,U1表示气流离开桨立叶末梢时的速度U1=2πRn;R表示桨立叶的旋转半径,n表示桨立叶每秒转数。
所述动力设备为活塞机、涡轴机、电动机和油马达总成中的任一种。
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或者采用油压传动。
所述升力盘的材料为铝镁合金、铝钛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
一种风力盘式直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设备、导气管、底盘和顶盘,所述底盘和顶盘之间的距离d为0<d<100mm,所述底盘与所述顶盘同心,所述底盘的直径大于所述顶盘的直径;所述底盘的中心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所述供气设备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盘中心出气口连接,所述供气设备出气口排出的气体通过所述导气管后从所述底盘中心出气口流出,并沿所述底盘与顶盘之间的缝隙流出,形成径向气流,带动所述底盘、顶盘、导气管和供气设备直升;所述底盘和顶盘分别为光面。
所述顶盘通过支柱固定安装于所述底盘上。
所述底盘和顶盘的材料为铝镁合金或铝钛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底盘和顶盘的摩擦系数为0.001-0.0041。
所述供气设备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驱动所述供气设备的原动机为活塞机、涡轴机、涡桨机、电动机、油马达总成中的任一种,或者可以采用涡喷机或涡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桨盘式直升装置,通过桨立叶的旋转在升力盘的表面形成旋转膜级层流,从而能够对飞机等需要直升的物体提供直升力,使物体直升,从而降低场、环境等条件对物体升空着陆的局限,而且,节省燃料。
2、本实用新型的风力直升装置通过供气设备提供的压力空气沿底盘与顶盘之间的缝隙流出,从而在底盘的表面形成膜级层流,从而能够对飞机等需要直升的物体提供直升力,使物体直升,从而降低场、环境等条件对物体升空着陆的局限,而且,节省燃料。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桨盘式直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桨盘式直升装置的气动原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风力盘式直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风力盘式直升装置的气动原理图。
图中:1.浆立叶,2.升力盘,3.传动机构,4.动力设备,5.顶盘,6.底盘,7.导气管,8.供气设备,9.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旋转桨盘式直升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治国,未经李治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00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