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寒种植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9783.0 | 申请日: | 2014-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7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林铭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强雳日常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9/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张汉青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寒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盆,特别涉及一种可防寒的种植盆。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南方的盆栽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北方的家庭里,但由于北方天气较南方寒冷,南方的盆栽难以存活。现在有些家庭可能用建温室大棚的方式解决,但其花费较高,不利于推广。为此,盆栽安全过冬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
现有的种植盆一般是种植观赏性的花木,也有用来种植果蔬的,其盆体简单,种植花木或果蔬较少。如果用大的种植盆,其又占较大的地方,很不方便。为了提高种植面积,中国专利号98207914.1,名称为“立体种植架”公开了如下方案: 一种立体种植架,它包括支柱、卡托,由多个支柱用连杆或固定架固定在一起或只用单个支柱,支柱上安有多层卡托组成种植架,用来托住多层种植盆,上下卡托间的距离由种植盆的高度而定,既能使种植盆自由取出,又不浪费空间为度。卡托在支柱上可以有多个上下调位的固定点,以使种植架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种植盆。它是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设计,可多层立体种植,充分利用空间;种植盆可自由取出,又不浪费空间,便于生产操作。
中国专利号200720056985.5,名称为“植物立体种植盆”公开了如下方案:它包括种植盆盆体,盆体底部成型有凹槽,凹槽横贯盆体底部;所述的凹槽有两条,且相互平行;种植盆盆体底部成型有用于悬挂的凹槽,因此,只需在直立墙面、倾斜墙面或者曲面上搭好支架,将支架的支杆卡入种植盆的凹槽内,就可以将种植盆固定悬挂于支架上,从而实现直立墙面、倾斜墙面、曲面的立体装饰。
上述方案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量,但是,其没有防寒保温装置,不利于寒冬种植。
中国专利号201020235710.X名称为“一种新型立体种植盆”,公开了如下方案:它包括空心主管体,在所述空心主管体周围设有若干空心支管体,所述空心主管体与空心支管体连通,所述空心支管体底部设小通孔,在所述空心主管体中设有供水装置,在所述空心主管体下端设有加热装置。在空心主管体下端设有加热装置,在严寒天气可以对植物保温。其不足是,结构复杂,保温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防寒的种植盆,其方便,实用,结构简单。
技术方案:一种防寒种植盆,包括储水底盆及储水底盆上端若干盆体,所述盆体外侧装有发热件,所述发热件通过导线连接于储水底盆上的恒温器。
所述发热件为发热管或发热丝。所述的发热件至少一支。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效果: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接通电源,发热管或发热丝在恒温器的控制下,维持在一个适合的温度,使得盆栽能够在冬天安全过冬。本实用新型方便,实用,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占空间小,既有种植食用果蔬的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给果蔬供水方便,并且严寒天气可以对植物保温。习用的保温棚其热源容易在土地上流失而浪费电力、热能,其效益不高。本实用新型利用立体空间,其发热装置可完全发挥及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储水底盆1,恒温器2,发热件3,盆体4,电源连接线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对本申请人之专利号201120054890.6, 名称为“种植盆”之技术改进。对本实用新型种植盆结构及使用方法可参考上述专利内容,在此不再详述。本实用新型其盆体叠层高度不受限制。
见图1,一种防寒种植盆,包括储水底盆1及储水底盆1上端若干盆体4,所述盆体4外侧装有发热件3,所述发热件3通过导线连接于储水底盆1上的恒温器2中。
所述发热件3为发热管或发热丝。发热件3至少一支。如是严寒地区种植,可采用多支发热件。发热件的安装方式可以在盆体4周围,也可以安装在盆体中间。
恒温器、发热件接电源连接线5,使用时,接通市电,发热管或发热丝在恒温器的控制下,维持在一个适合的温度,使得盆栽能够在冬天安全过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强雳日常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强雳日常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9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