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测量标墩定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8509.1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范学振;晏春波;邱章云;唐亿阶;王义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测量 定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涉及混凝土标墩施工的装置,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测量标墩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测量标墩定型装置多为根据标墩尺寸加工而成的木模板,这种木模板虽能进行混凝土测量标墩定型,但由于加工制作模板工序繁琐,立模定型耗时长,浇筑的测量标墩易变形,脱模易损坏模板,多为一次性定型装置,不利于回收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测量标墩定型装置,能够解决传统混凝土测量标墩浇筑定型木模板的缺陷,可进行快速定型,提高立模定型的效率,解决了测量混凝土标墩立模定型工序繁琐、浇筑易变性的难题,并且能够确保标墩浇筑成型后体型美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测量标墩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4块等腰梯形板,等腰梯形板的工作面光滑平整,另一面边缘设有与之垂直的棱板,等腰梯形板其中一侧腰上的棱板设有多个通孔,另一侧腰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凸缘与等腰梯形板为一体成型的板体,凸缘上设有与棱板的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固定孔;4块等腰梯形板通过棱板上的通孔与凸缘上的固定孔两两连接,围合成一个四周封闭的梯形台空腔,等腰梯形板的工作面构成梯形台空腔的四壁,通孔与固定孔之间采用固定夹进行固定。
所述等腰梯形板工作面的背面设有多根横向和纵向交错的加强筋板。通过加强筋板的设计,对装置进行加固,增加其抗压强度,防止变形,另外,棱板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加固作用。
所述凸缘与该处腰上的棱板之间垂直,且两者这件设有多个三角加强板。通过三角加强板的连接,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固,凸缘与相邻等腰梯形板的棱板配合连接固定,结构稳定。
所述棱板的宽度与加强筋板的宽度相同,便于拆卸后整齐码放。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四块等腰梯形板体及固定夹连接,能够快速组装,有效缩短混凝土测量标墩立模定型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测量混凝土标墩立模定型工序繁琐的难题;通过该装置相比于传统的木模板,其使用寿命长,可多次反复使用,节约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混凝土测量标墩定型装置,包括4块等腰梯形板1,等腰梯形板1的工作面光滑平整,使其容易脱模,另一面边缘设有与之垂直的棱板2,棱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取放等腰梯形板1,而且具有增加其抗压能力的作用,等腰梯形板其中一侧腰上的棱板2设有多个通孔3,另一侧腰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4,凸缘4与等腰梯形板1为一体成型的板体,结构稳定,凸缘4上设有与棱板2的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固定孔5;4块等腰梯形板1通过棱板上的通孔3与凸缘4上的固定孔5两两连接,围合成一个四周封闭的梯形台空腔,等腰梯形板1的工作面构成梯形台空腔的四壁,通孔3与固定孔5之间采用固定夹进行固定。通过棱板与凸缘的配合,该装置各等腰梯形板之间的连接更加契合,且结构更稳定。
所述等腰梯形板1工作面的背面设有多根横向和纵向交错的加强筋板6。
所述凸缘4与该处腰上的棱板2之间垂直,且两者这件设有多个三角加强板7。
所述棱板2的宽度与加强筋板6的宽度相同。
实施例1:
根据需要浇筑的标墩的尺寸,等腰梯形板1的尺寸为:厚度为1.5mm,上底为30cm,下底50cm,高为120cm,凸缘的宽度为5cm,棱板2和加强筋板6的宽度也为6cm,等腰梯形板1上的棱板、凸缘、加强筋均为固定焊接,4块等腰梯形板1组装完毕后围成一个上口为30cm×30cm,下口为50cm×50cm的梯形台,通孔3与固定孔5对齐后用固定夹卡紧,该固定夹为U型卡。使用前,可在该装置的工作面刷一层油,方便后期脱模,还能对等腰梯形板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8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