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币压印模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8411.6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5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曹湛卢;周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3/00 | 分类号: | B21J3/00;B21J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06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币 压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冲压技术领域,用于防止由于坯饼的塑性变形而划伤模圈的技术,尤其是一种硬币压印模的结构。
背景技术
硬币产品的设计采用不锈钢材质时,由于材质及图案的变化,在试生产压印过程中,经常发现成品及压印模出现不同程度的边部划伤现象,严重影响产品的成品质量及模圈的使用寿命,成为直接制约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
经观测,在压印过程中,坯饼边缘部与模圈内表面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凹凸不平的粗糙面,且粗糙的程度快速积累。究其原因:①坯饼受力不均,由于印压过程中冲压力较大,作用于坯饼的单位压力强,加之坯饼表面图案的凹凸起伏不等,致使作用于坯饼表面的压力不均匀,导致坯饼受压后的径向变形不等;②润滑膜破坏,因印压过程中,坯饼与模圈间产生相对摩擦以及坯饼的塑性变形产生的热能,导致压印模内环境温度升高,坯饼表面的润滑膜粘度下降,润滑膜破裂;③形成粘结瘤,随着印压过程的继续进行,坯饼边缘上的鼓起部位与模圈内径直接接触,在高压及剪切作用下,坯饼凸起部位划伤模圈并刮切成碎片堆入模圈内,在高温作用下,使得堆积的碎片熔化、胶合在模圈上,最终形成粘结瘤。
粘结瘤一旦形成后就很难脱落,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越粘越大,从而导致不锈钢坯饼在推出模圈时留下严重划痕,即所看到的边部拉毛现象。
粘结瘤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不锈钢坯饼润滑膜、氧化膜的破裂→新鲜基体金属的袒露→在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与模圈表面发生金属粘着, 尤其是金属的剪切流动, 将连续发生粘附金属的产生和脱落。因此形成粘结瘤的关键是因为坯饼边缘与模圈内侧间的温度过高、润滑膜破坏,且发生了过长时间的直接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硬币压印模的结构,该结构改变了模圈的结构及压印模位于模圈内成型区的位置,使得润滑环境改善、接触过程缩短,大幅降低了粘结瘤形成的概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硬币压印模的结构,特点在于该结构包括模圈及压印模,所述模圈的内孔沿轴向分为导入段A、定位段B及成型段C,其中,定位段B为筒状,其内径与硬币坯饼的公称直径之间设有间隙,定位段B轴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硬币坯饼的厚度;导入段A设有第一喇叭口,其锥度为85~95°;成型段C设有第二喇叭口,其锥度的母线为抛物线,成型段C沿轴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硬币坯饼厚度的2.5倍;所述压印模由动模及静模组成,在动模与静模之间设置最小间隙为成型区,压印模的成型区设于模圈的成型段C内。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模圈的结构及压印模位于模圈内成型区的位置,使得润滑环境改善、接触过程缩短,大幅降低了粘结瘤形成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圈1及压印模3,所述模圈1的内孔沿轴向分为导入段A、定位段B及成型段C,其中,定位段B为柱状12,其内径与硬币坯饼的公称直径之间设有间隙,定位段B轴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坯饼的厚度;导入段A设有第一喇叭口11,其锥度为85°~95°之间;成型段C设有第二喇叭口13,其锥度的母线为抛物线,成型段C沿轴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坯饼2厚度的2.5倍。
所述压印模3由动模31及静模32组成,在动模31与静模32之间设置最小间隙为成型区33,硬币坯饼位于成型区33内,成型区33设于模圈1的成型段C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导入段A设有第一喇叭口11,选第一喇叭口11的锥度为90°,安装时,确定动模31的下线位置,调整静模32,保持静模32与动模31之间设置的最小间隙,该间隙即为硬币坯饼2的成型区33,调整模圈1,使静模32的端部由导入段A的第一喇叭口11置入,并使静模32的端平面通过定位段B并触及到模圈1的成型段C内,确认成型区33位于模圈1的成型段C内。
送料机构将坯饼2从成型段C的第二喇叭口13导入模圈1内,使坯饼2落入模圈1的成型段C内并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造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84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