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多功能救生舱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87586.5 | 申请日: | 2014-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0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洪涛 |
| 主分类号: | A62B31/00 | 分类号: | A62B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杨金才 |
| 地址: | 25380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多功能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急避险救生装置,尤其指一种不占空间,移动便捷,外观美观兼具日常功能的家用多功能救生舱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范围自然灾害、地质灾害连年频发,造成大量的人身伤亡及经济损失,而现有的科学技术对很多自然灾害无法做到快速准确的预测、预防,因此当灾难临头时,人们无法快速避难,造成伤亡及财产损失;日常生活中发生火灾等事故时,被波及的人如果不能快速察觉并逃生,则往往会面临更加危险的境地,因此亟需在家中配备必要的避险救生装置,当灾难发生时有效降低伤亡及财产损失,但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装置往往体积庞大,放置在家中占用空间过大,影响日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外观美观兼具日常家用功能的家用多功能救生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用多功能救生舱,包括上舱1、下舱2组成,所述上舱1、下舱2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于舱壁3外壁上的螺柱连接件15连接,所述上舱1内上部设置挡板12,所述挡板12上方形成顶舱11,所述挡板12下方形成中舱13,所述挡板12上设置顶舱门111,所述顶舱门111通过防震门栓113开关,所述中舱13内壁固定两组以上安全带131,每组安全带131由竖直并列设置的三根安全带组成,所述中舱13的高度可以容纳一个成年人站于其中,所述中舱13的大小可以容纳至少两人相对站立;每组安全带131上方设置头部缓冲墙112,所述头部缓冲墙112上端固定在挡板12下表面,所述头部缓冲墙112采用软体材料制成,所述中舱13上部舱壁上设置两个以上通风开关133,所述通风开关133可通过防震门栓113开启或关闭,所述中舱13侧壁设置主舱门134,所述主舱门134由两道以上防震门栓113开关,所述主舱门134上设置两个以上通风开关133;所述下舱2设置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方为中舱13区域,所述底板21下方设置储物空间22,所述底板21上设置底舱门23,所述底舱门23通过防震门栓113开关,所述底舱下端外壁固定托架27,所述托架27下端固定万向轮25,
其中,所述中舱13上部适当位置固定环形扶手132。
其中,所述上舱1顶部外壁固定上吊环14,所述下舱两端外壁固定侧吊环26。
其中,所述中舱13内部固定氧气瓶5。
其中,所述舱壁3外侧均匀分布连接数个挂衣钩4。
其中,所述上舱1与下舱2连接处、主舱门134与舱体连接处、通风开关133与舱体连接处的接口斜面均向舱体内侧倾斜。
其中,所述舱壁3由内到外由软体材料31、钢板32、隔热层33组成,所述软体材料为工程塑料泡沫,所述隔热层为航天隔热材料。
其中,所述防震门栓113包括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两部分组成,所述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分别固定在舱门、舱体的对应位置,所述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都具有同轴线的销孔,所述主插板1131的销孔中穿置横插销1133,所述横插销1133中部垂直设置竖插销1134,所述竖插销1134可带动横插销1133在销孔中左右移动,所述主插板1131分别固定第一弹簧夹片1135、第二弹簧夹片1136,所述竖插销1134置于第一弹簧夹片1135时所述防震门栓113开启,所述竖插销1134置于第二弹簧夹片1136时所述防震门栓113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完善,救生舱内部设置各种生存必须用品,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避难人员的人参安全,本救生舱外观简单,体积小,不占空间,且移动方便,放置于家中可作为日常家用设施,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小,且外形可设计成美观大方的工艺器具,如花瓶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侧面示意图;
图3是图2C-C方向剖视图;
图4是图2D-D方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内部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上舱、下舱连接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舱壁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防震门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舱壁接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正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衣帽钩结构图。
图中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洪涛,未经刘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75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