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缸孔珩磨的模拟气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6988.3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8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丘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10 | 分类号: | B24B33/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缸孔珩磨 模拟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缸孔珩磨的模拟气缸盖。
背景技术
气缸体的气缸孔采用珩磨加工,以保证气缸孔有高精度的圆度及工作面质量,从而改善活塞和气缸孔构成的运动副的工作环境。
但气缸体装配后,由于气缸盖螺栓的作用力,缸孔会产生受力变形。这种变形对发动机的机油耗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活塞在缸孔内运动的摩擦增大,活塞环受力不均,甚至导致发动机拉缸、报废。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装配变形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上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模拟缸盖、气缸垫、气缸体装配下进行加工,这种方法有效的降低了装配变形的程度,但这种方法装配相对较为复杂、控制精度较高,且气缸垫易损坏,不能重复使用,造成加工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缸孔珩磨的模拟气缸盖,其降低加工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缸孔珩磨的模拟气缸盖,包括模拟气缸盖本体,所述模拟气缸盖本体上设有刀具进出孔和气缸盖螺栓孔,所述模拟气缸盖本体上还设有与气缸垫具有相同走向及布置的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气缸盖本体上设有与气缸体上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销孔。
所述气缸盖螺栓孔为台阶孔。
所述刀具进出孔为光孔。
所述模拟气缸盖本体和凸台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凸台替代气缸垫在珩磨缸孔中的作用,无需使用大量气缸垫,降低加工成本,同时因为凸台是固定在模拟气缸盖上,凸台无需调整,精度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拟气缸盖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拟气缸盖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拟气缸盖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拟气缸盖装配示意图。
图中:1.气缸盖螺栓孔、2.刀具进出孔、3.定位销孔、4.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用于缸孔珩磨的模拟气缸盖,包括模拟气缸盖本体,模拟气缸盖本体与实际气缸盖材质相同。
模拟气缸盖本体上设有刀具进出孔2、气缸盖螺栓孔1、定位销3孔以及凸台4,其中,刀具进出孔2为光孔,其孔壁具有较高的精度,用来珩磨加工时珩磨刀具校零时使用,刀具进出孔2的数量与气缸体的缸孔的数量相同。
模拟气缸盖本体上的定位销孔3与气缸体上的定位销相适配,在装配模拟气缸盖时起定位作用,提高配合精度,保证装配质量。
模拟气缸盖本体上的凸台4与实际发动机中气缸垫具有相同走向,布置相同,从而更准确的模拟发动机装配条件下的气缸体缸孔的变形情况。其凸台4是直接在模拟气缸盖本体上加工出来的,与模拟气缸盖本体为一体结构,凸台的宽度为3mm,凸台可为圆弧结构。
模拟气缸盖本体上的气缸盖螺栓孔1为台阶孔,台阶孔的主要作用是在气缸盖螺栓安装后保证气缸盖螺栓低于模拟缸盖的上平面,保证螺栓安装后模拟气缸盖顶面无突出的干涉结构存在;气缸盖螺栓安装孔的布置与缸体上螺栓孔位置相对应。
气缸盖螺栓压力的分布与设计结构有关,因此模拟气缸盖上凸台高度和气缸盖螺栓孔高度的总和应与实际气缸盖螺栓安装孔的高度相等,保证加工中变形力的分布。
在珩磨加工时,安装模拟气缸盖,凸台4与气缸体结合面接触,因凸台的布置来源于发动机气缸垫的设计,因此结合面上刚度及压力分布更接近发动机实际装配情况,在此状态下完成珩磨后所得到的气缸体缸孔的形状公差也就更接近发动机冷装配后的公差,因此只要在装配模拟气缸盖的情况下得到合格的气缸体缸孔形状公差,就避免了再次装配造成的公差变化,从而改善气缸体缸孔的装配变形;同时,无需使用大量气缸垫,降低加工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6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刚体转动及角动量定理教学演示仪
- 下一篇:探测目标的预警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