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活检取样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86363.7 | 申请日: | 2014-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1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逄艳;刘桂林;赵美蓉;刘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逄艳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活检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人体组织取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肿瘤活检取样针。
背景技术
早期发现、正确诊断以及及时治疗对肿瘤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及方法的不断提高,使肿瘤诊断的准确率逐渐提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肿瘤不具备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因此单纯的影像技术检查存在着诊断困难的问题。准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其中,活检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活检包括穿刺切割和开放活检两种形式,开放活检是采用手术切开的方法,操作起来不仅十分麻烦、费时费力,而且手术切口比较大,愈合缓慢,取出的肿瘤组织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遭受污染,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临床上多使用穿刺针获取肿瘤组织标本,但由于其针尖均为斜面刀刃,不能对组织进行有效切割,所以,在此类标本的取材过程中,很难获取有效的组织标本。为此有人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11月27日公开的由董崇林、孙铭晓设计的、专利号为201020677852.1、名称为组织标本取样针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包括穿刺管,穿刺管内设有切割刀,穿刺管前端设有取样孔,后端设有把手,切割刀前端是半圆形,后端是把柄。使用时将穿刺管前端的取样孔穿刺 到肿瘤内,肿瘤组织就会陷入到取样孔内,这时转动切割刀的把柄,半圆形的切割刀就会将陷入到取样孔内的肿瘤组织切割下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切口小。但是这种普通取样针的穿刺管上没有刻度,进针深度不易把握,即使借助于B超定位,由于穿刺管在超声下与肿瘤及周围组织分界不甚清晰,尤其对于不经常看超声图像的医生来说,还需要请超声医生会诊,以帮助肿瘤科医生判断进针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肿瘤活检取样针,以解决由于普通取样针在超声下与肿瘤及周围组织分界不甚清晰,让肿瘤科医师感到操作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肿瘤活检取样针,包括穿刺管,穿刺管内设有切割刀,穿刺管前端设有取样孔,后端设有把手,切割刀前端是半圆形,后端是把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穿刺管上设置有刻度标记。
在所述穿刺管的前端设置有含有空气的环形夹层。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取样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由于超声对空气具有强烈的反射性,可使本实用新型取样针穿刺管的前端含有空气的环形夹层在超声机荧屏上与肿瘤及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可以帮助肿瘤科医师判断进针情况,并可方便的读出穿刺管上设置的刻度,空气环形夹层的加工制作也比较方便,只需截取一段直径比取样针穿刺管的直径稍大或稍小的不锈钢圆管焊接于取样针穿刺管的前端部位即可,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活检取样针的示意图。
图1中:1-穿刺管,2-切割刀,3-取样孔,4-把手,5-把柄,6-刻度标记,7-环形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肿瘤活检取样针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包括穿刺管1,穿刺管1内设有切割刀2,穿刺管1前端设有取样孔3,后端设有把手4,切割刀2前端是半圆形,后端是把柄5,在所述的穿刺管1上设置有刻度标记6,穿刺管1的前端设置有含有空气的环形夹层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逄艳,未经逄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6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