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野外井口的液压造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5358.4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8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梅宗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宗禄 |
主分类号: | B23G1/02 | 分类号: | B23G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石油天然气 野外 井口 液压 造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野外井口的液压造扣机。
背景技术
一些石油天然气井口,井口装置不完善,只有套管裸露在地面以上。这些井井内有油和天然气溢出,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往往需要在石油天然气井口通过法兰安装阀门,提高石油天然气井口密封性。为了保证安装法兰时的密封性,需要在石油天然气井口管具上进行压扣。传统的造扣机造型很大,需要提供电力带动,并且不利于野外操作场所携带使用,结构复杂不利于安装操作,同时由于野外石油天然气井口环境状况复杂,造扣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野外井口的液压造扣机,能够针对以上工况,在套管端部现场造扣,再安装底法兰,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能够便于完善井口装置,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野外井口的液压造扣机,主要由液压缸、动力臂、刃具、底座构成,所述刃具垂直于底座所在平面并套装在动力臂中部,在底座上部以底座的中心为中心对称的两个角上分别设置有支架,所述液压缸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液压缸另一端与动力臂相连接,。
进一步地,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刃具为带进退单向齿的刃具,所述带进退单向齿的刃具同时携带两套方向相反的单向齿轮。
进一步地,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缸为2个,且2个液压缸以底座的中心为中心对称排布,并且2个液压缸分别连接动力臂两侧。
进一步地,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刃具主要由本体、刃口、进扣单向齿、退扣单向齿构成,所述本体为中空圆柱体,所述进扣单向齿位于本体上部外侧,所述退扣单向齿位于本体下部外侧,所述退扣单向齿和进扣单向齿为方向相反的单向齿轮,所述刃口位于本体下部内侧,所述刃口下部直径大于刃口上部直径,所述刃口上部直径小于本体内径。
进一步地,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扣单向齿选用单向式棘轮。
进一步地,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退扣单向齿选用单向式棘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野外复杂环境携带,操作方便,采用液压方式造扣,不需要提供电力,能够适用于野外石油天然气井口的复杂环境状况;
(2)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带进退单向齿的刃具进行造扣,能够在实现造扣操作后方便地将刃具退出,能够方便操作,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造扣效率;
(3)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液压缸,对动力臂施力,从而可以在有效提高造扣效率的同时,保证造扣质量,减少返工,缩短操作时间;
(4)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单向式棘轮作为进扣单向齿,采用单向式棘轮作为退扣单向齿,能够在实现造扣的同时有效防止逆转,保证造扣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够保证造扣的质量;能够方便地将刀具退出套管或油管,并且不损坏已经造好的压扣,能够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刃具正面剖视图;
图3为图2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B-B向剖视图。
其中:1—液压缸;2—动力臂;3—刃具;4—待加工管具;5—底座;6—支架;7—本体;8—刃口;9—进扣单向齿;10—退扣单向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野外井口的液压造扣机,主要由液压缸1、动力臂2、刃具3、底座5构成,在底座5上部以底座5的中心为中心对称的两个角上分别设置有支架6,所述液压缸1一端固定在支架6上,液压缸1另一端与动力臂2相连接,所述刃具3垂直于底座5所在平面并套装在动力臂2中部。工作人员需要对石油天然气井口进行现场造扣时,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步骤如下:
1、将底座5安装在待加工管具4的外壁;
2、在待加工管壁4外壁上安装刃具3;
3、在安装好刃具3之后,在刃具3外表安装动力臂2;
4、在动力臂2上安装液压缸1,并将液压缸1远离动力臂2一侧固定在底座5上的支架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宗禄,未经梅宗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53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化锌锡pn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前膜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