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及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5079.8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7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孙丹;王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5 | 分类号: | B24B5/35;B24B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紧 装置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装备,具体涉及一种夹紧装置;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夹紧装置的机床。
背景技术
目前,在薄壁套类零件内孔的加工中,为达到精度要求,通常采用珩磨的方式进行加工;但这种方式一般要求工件孔径限于在Ф45mm以内。对于大通径(大于Ф45mm)有配合要求的薄壁套类零件,其内孔圆柱度要求一般≤0.004mm,常规的卧式珩磨和立式珩磨机床都难以达到,而高精度的立式珩磨机床价格异常昂贵,并且加工成本也非常高,这无疑推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为降低生产成本,有人提出采用高精度内圆磨床来加工大通径的薄壁套类零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合夹具,如图1所示,该组合夹具包括锥度螺套12、开口弹性套13及六角螺帽14,在加工时,磨床的三爪卡盘11卡持住锥度螺套、开口弹性套13套在待加工部件15上,待加工部件15一端插入锥度螺套12内,使锥度螺套12的锥面与开口弹性套13配合,然后,通过六角螺帽14锁紧锥度螺套12和开口弹性套13。从理论上而言,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大通径薄壁套类零件的内孔加工问题,但是它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夹持后工件悬臂过长,系统刚性较差;
2)锥度螺套和开口弹性套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因此,如何在保证大通径薄壁套类零件的加工精度的同时,降低其生产成本,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夹紧装置,利用该夹紧装置可保证大通径薄壁套类零件的加工精度,并降低该类部件的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夹紧装置的机床。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夹紧装置,包括卡盘和均匀分布于所述卡盘上的至少三个可沿所述卡盘径向移动的卡爪,所述卡爪包括卡爪基座、平衡座和夹持脚,所述平衡座的中部铰接于卡爪基座上,两个所述夹持脚分别设置于所述平衡座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脚的夹持面呈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卡爪基座和平衡座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平衡座和卡爪基座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及与所述调节螺杆形成螺纹副配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设于所述卡爪基座上,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并抵持在所述平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爪基座设有固定端和悬臂端,所述固定端可沿所述卡盘径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卡盘上,所述平衡座铰接于所述悬臂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设置有与所述卡盘径向滑动配合的滑板,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滑板设置在所述卡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座设有两个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铰接孔;所述悬臂端设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并与所述侧板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卡爪沿所述卡盘径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脚与所述平衡座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夹紧装置包括卡盘和均匀分布于所述卡盘上的至少三个可沿所述卡盘径向移动的卡爪,所述卡爪包括卡爪基座、平衡座和夹持脚,所述平衡座的中部铰接于卡爪基座上,两个所述夹持脚分别设置于所述平衡座的两端。夹紧工件时,卡爪上的两个夹持脚沿工件长度方向抵持住工件的不同部位,夹持脚的夹持面紧密贴合在工件表面,在多个设置于工件周面不同位置的卡爪的配合下,可牢靠的夹紧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夹紧装置的平衡座可绕卡爪基座转动,平衡座两端的夹持脚能够同时紧密夹持阶梯状工件的多个外圆面。此外,该夹紧装置的长度更短,夹紧工件后不会因悬臂过长导致系统刚性差的问题;另外,该夹紧装置结构简单、制造精度要求相对低,因此,其生产成本相对低。所以,利用该夹紧装置有助于保证大通径薄壁套类零件的加工精度的同时降低该类部件的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床,包括机床本体、驱动部件及上述任一项的夹紧装置,所述卡盘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卡盘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床通过采用上述夹紧装置,有助于保证大通径薄壁套类零件的加工精度,并降低大通径薄壁套类零件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组合夹具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夹紧装置的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50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