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84630.7 | 申请日: | 2014-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1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彪;汪泽富;邵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薄膜 电晕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薄膜的工艺操作装置,具体涉及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化电容器,与箔式电容器相比,具有体积小、加工方便、在击穿时通过放电实现“自愈”等优点。而电容器金属化的关键步骤就是电容薄膜的电晕处理。由于电容薄膜厚度只有3-10微米,而幅宽在5000毫米以上,加工时生产线速度达到300米/分钟,比较快,因而在电晕处理时,薄膜必须紧贴电晕处理辊,不能留有空气,否则薄膜会产生背面电晕处理,影响处理效果。现有的电晕处理装置,就是在电晕处理辊前设有压辊,通过压辊来实现将电容薄膜压紧在电晕处理辊表面。由于压辊具有一定重量,而电容薄膜不仅薄,而且幅宽较宽,因此,想实现电容薄膜与电晕处理辊的紧密贴合,又不破坏电容薄膜,难度较大,即使压辊采用昂贵的碳纤维来减重,效果也不是太好。另外,由于生产线速度比较快,对压辊的动平衡级别要求也比较高,加大了工件加工精度,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件加工难度小、操作效果明显的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包括电晕处理辊、导辊、冷凝辊及电极发生器,导辊和冷凝辊分别位于电晕处理辊的左右两侧上方,电极发生器与电晕处理辊底部位置相对,电容薄膜由导辊牵引绕过电晕处理辊底部,经电晕处理辊与电极发生器的电晕作用后,经冷凝辊导出。该装置还包括鸭嘴状空气刀,空气刀介于导辊与电晕处理辊之间,其鸭嘴尖端留有开口缝隙,并正对着电容薄膜与电晕处理辊接触面的背面,空气压力由鸭嘴尖端缝隙传出,使得电容薄膜紧贴于电晕处理辊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鸭嘴状空气刀固定于活动支承座上,活动支承座的弯曲角度可以调节。
所述鸭嘴状空气刀的鸭嘴尖端缝隙可以调节。
所述鸭嘴状空气刀由变频风机控制,风量大小可以调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晕处理辊前设有鸭嘴状空气刀,再通过鸭嘴状空气刀的鸭嘴尖端传送空气压力,进而将电容薄膜压紧于电晕处理辊接触表面,不仅有效保证电容薄膜在电晕处理辊与电极发生器作用区域的电晕处理效果,而且能使得电容薄膜不容易被损坏,同时,还减小操作难度,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容薄膜电晕处理装置,包括电晕处理辊1、导辊2、冷凝辊3、电极发生器4,其中:电晕处理辊1的左右两侧上方分别设有导辊2和冷凝辊3,电容薄膜5由导辊2牵引绕过电晕处理辊1底部,再经冷凝辊3导出。
电晕处理辊1底部相对设有电极发生器4,形成电晕处理作业区域,对绕过电晕处理辊1底部的电容薄膜5进行电晕处理。
在导辊2与电晕处理辊1之间,还设有鸭嘴状空气刀6,该空气刀6固定安装于活动支承座7上,活动支承座7倾角可以调节,进而调整空气刀的安装角度。所述空气刀6的鸭嘴尖端留有开口缝隙,方向正对着电容薄膜5与电晕处理辊1接触面的背面,根据生产的电容薄膜产品不同,缝隙的大小可以调节,范围为0.5 毫米到1毫米。所述空气刀6由变频风机控制,风量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空气压力由鸭嘴尖端缝隙传出,使得电容薄膜5紧贴于电晕处理辊1表面,确保电晕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操作方便,电晕处理效果明显,生产质量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46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纱线和无源发光织物
- 下一篇:一种膀胱冲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