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油箱盖阀和燃油箱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4030.0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196 | 分类号: | F16K17/196;B60K1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箱盖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箱盖阀和具有该燃油箱盖阀的燃油箱盖。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燃油系统设计中,需要对燃油箱盖总成的正压开启压力值和负压开启压力值进行匹配。相关技术中的燃油箱盖总成正压开启受压力弹性件和真空弹性件的共同作用,由于两个弹性件力均存在公差,因而正压开启压力值的精度会相应较低。另外,当设定负压开启压力值时,需要调节真空弹性件的弹性件力,进而会影响到正压开启压力值,不利于压力值的修订。因而亟需一种燃油燃油箱盖阀体总成,来实现双向开启压力互不影响,精确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以进行正负压双向调节的燃油箱盖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燃油箱盖阀的燃油箱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盖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下开口,所述阀腔的内壁上具有密封凸缘;下部移动件,所述下部移动件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下开口内;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下部移动件与所述阀体的内壁之间以向上常推动所述下部移动件;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下部移动件相连以调节所述下部移动件的下端与所述阀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阀腔内且在与所述密封凸缘接触的密封位置和与所述密封凸缘脱离的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压板,所述压板沿上下方向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腔内;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压板与所述密封件之间且向下常推动所述密封件;和阀芯,所述阀芯设在所述下部移动件上且在与所述密封件脱离的第一压力释放位置和与所述密封件接触以朝向所述释放位置推动所述密封件的第二压力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盖阀,通过下部调节件的上下移动来调节第一弹性件的伸展范围,进而进行正负压调节。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燃油箱盖阀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下部移动件为外螺纹管,所述调节件锁紧螺母,所述外螺纹管的上端穿过所述下开口伸入所述阀腔内,所述外螺纹管的下端向下伸出所述下开口,所述锁紧螺母螺纹配合在所述外螺纹管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外螺纹管的上端设有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下开口的径向尺寸的凸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垫和设在所述密封垫上面的密封盖板,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压板与所述密封盖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密封盖板具有盖板中心孔,所述密封垫具有密封垫中心孔,所述密封垫的上表面上设有围绕所述密封垫中心孔的凸环,所述凸环配合在所述盖板中心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阀芯包括芯体和形成在所述芯体外周面上的环形凸缘,所述芯体的上端配合在所述密封垫中心孔内,所述芯体的下端配合在所述下部移动件的上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阀腔内具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上端面上设有用于止档所述压板的多个卡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多个卡钩沿所述阀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盖,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箱盖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燃油箱盖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盖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盖阀100,包括:阀体10,下部移动件20,第一弹性件30,调节件40,密封件50,压板60,第二弹性件70和阀芯80。
具体地说,阀体10内具有阀腔101,阀腔101具有下开口(图中未标示,朝向油箱内部,在图1位于下部移动件20所占据的位置)。阀腔101的内壁上具有密封凸缘102。
下部移动件20沿上下(即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上下所指示的方向)方向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下开口内。下部移动件20与所述下开口之间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4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