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隔层的太阳能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3288.9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4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周雁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万珍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F24J2/46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层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热水出水量的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需要。太阳能热水器按结构形式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且以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真空管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相关附件组成,其主要依靠集热管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然后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在储水箱内产生微循环而取得所需热水。
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水出水量不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对大热水量的使用需要,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提供热水出水量的太阳能热水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且热水出水量高的太阳能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隔层的太阳能热水器,涉及热水器水箱和集热器,所述热水器水箱上设置有冷水进水口、热水出水口和排气口,所述集热器由多根以阵列形式排布的太阳能真空管构成,所述热水器水箱与太阳能真空管连通;所述热水器水箱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该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将热水器水箱分隔为3个腔室,所述第一隔层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口,所述第二隔层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口;所述太阳能真空管内设置有冷水下降管和热水上升管,且所述冷水下降管的进水端低于所述热水上升管的出水端,所述冷水下降管的出水端低于所述热水上升管的进水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冷水进水口将冷水引入热水器水箱中,采用两个隔层将热水器水箱分隔为三个腔室后,每个腔室对应的太阳能真空管通过冷水下降管将冷水引入太阳能真空管内,通过热水上升管将热水引入热水器水箱,在太阳能真空管内部实现冷热水循环,增强了太阳能真空管的热效率,形成的有效热水量增多,相邻腔室之间通过隔层上设置的过水口实现水的微循环,且由于第一过水口与第二过水口在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上设置位置的不同,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得热水器水箱内的有效热水量增多,即最终由热水出水口放出的热水量增多。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成本较低、能够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更多的热水,充分利用了太阳能的产业优势,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水器水箱、2-太阳能真空管、3-冷水进水口、4-热水出水口、5-排气口、6-第一隔层、7-第二隔层、8-第一过水口、9-第二过水口、10-冷水下降管、11-热水上升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隔层的太阳能热水器,涉及热水器水箱1和集热器,所述热水器水箱1的底部设置冷水进水口3,所述热水器水箱1的侧壁上部设置热水出水口4,所述热水器水箱1的顶部设置排气口5,所述集热器由多根以阵列形式排布的太阳能真空管2构成,所述热水器水箱1与太阳能真空管2连通。所述热水器水箱1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隔层6和第二隔层7,该第一隔层6和第二隔层7将热水器水箱1分隔为3个腔室,且位于中间的腔室比位于两侧的腔室所占的空间小,即对应于中间腔室设置的太阳能真空管数量较少,一般设置2根。所述第一隔层6的上部设置第一过水口8,所述第二隔层7的中部设置第二过水口9;所述太阳能真空管2内设置有冷水下降管10和热水上升管11,且所述冷水下降管10的进水端低于所述热水上升管11的出水端,所述冷水下降管10的出水端低于所述热水上升管11的进水端。
所述太阳能真空管2为全玻璃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所述冷水下降管10和热水上升管11均采用硅塑料制作,成本较低,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热水器水箱1主要由内胆、保温层、和水箱外壳组成,所述内胆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述保温层采用聚氨酯整体发泡工艺实现保温,所述水箱外壳采用彩钢板制作;所述热水器水箱1保温效果好、耐腐蚀、水质清洁,使用寿命较长。
所述第一隔层6和第二隔层7均采用304不锈钢制作。
所述热水器水箱1和集热器通过支架进行支撑固定,安装完成的集热器与地面的倾角为30度~60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万珍,未经蔡万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32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