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水坝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3202.2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韦有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有学 |
主分类号: | E02B7/08 | 分类号: | E02B7/08;E02B8/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8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水利工程,具体是一种滚水坝。
背景技术
滚水坝其实就是低溢流堰,一种高度较低的的拦水建筑物,其主要作用为抬高上游水位。主要原理是将水位抬高引入水渠,灌溉农田或者其他用途,多余的水经坝顶、附坡流向下游。一般多为斜坡式多级消能台阶结构。
农业需要水利,水利就离不开水坝,水坝的质量尤其重要。目前滚水坝设计方案有两种:1.主坝为混凝土结构,在落差附坡部位放置由铁丝结成的2米×1米×0.5米网状笼箱,笼箱内填充河卵石,网状笼箱平行并列组成。这种水坝虽然也起到缓冲水流的作用,但几个月后铁丝就会被水锈蚀,加上网状笼箱长期被水、砂、石冲刷、磨损,铁丝一旦断开,笼箱内卵石就无法固定,附坡上卵石被冲走,主坝基础被水流冲击而镂空,一旦山洪爆发,最终导致水坝垮塌;2.主坝为混凝土结构,附坡为斜坡平板,而且是整板混凝土结构,这种附坡结构与网状拢箱附坡结构最终结局基本相同。以上两种小水坝大多需要重复建设,增加了投入成本,且使用期限短,浪费了人力物力,影响农业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施工方便、成本低、寿命长、缓冲水流的滚水坝。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滚水坝,包括混凝土灌溉水渠、附坡,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河床上设置阻水墙框架,阻水墙框架内填充河卵石,上部覆盖坝面板,在附坡上按阶梯顺序设置平行、间隔、交错排列的预制板,相邻预制板之间填充河卵石。
所述的阻水墙框架为混凝土强度C20-C30、框架墙厚0.3-0.5米的混凝土立体框架结构。
所述的立体框架结构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第四墙体,第一墙体上端中部设有凹槽;所述的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分别垂直固接在第一墙体背水面的墙体两端,两个墙角均设有两面加固墙体与墙角固接呈长方体形;所述的第四墙体垂直固接在第一墙体背水面的墙体中部。
所述的阻水墙框架为混凝土强度C25、框架墙厚0.4米。
所述的坝面板为混凝土。
填充河卵石的高度低于预制板高度0.05-0.08米,优选地高度低于预制板高度0.06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这种滚水坝设计合理、施工方便、整个坝体坚固、寿命长、能缓冲水流、抬高上游水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滚水坝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阻水墙框架、坝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阻水墙框架 2.坝面板 3.预制板 4.第一墙体 5.第二墙体 6.第三墙体 7.第四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图3,一种滚水坝,包括混凝土灌溉水渠、附坡,附坡坡度10°-20°,在河床中设置阻水墙框架1,阻水墙框架1内填充河卵石,上部覆盖坝面板2,在附坡上按阶梯顺序设置平行、间隔、交错排列的预制板3,相邻预制板3之间填充河卵石。
参照图2,所述的阻水墙框架1为混凝土强度C20-C30、框架墙厚0.3-0.5米的混凝土立体框架结构。
所述的立体框架结构包括第一墙体4、第二墙体5、第三墙体6、第四墙体7,第一墙体4上端中部设有凹槽,便于后续工程覆盖坝面板2,并形成溢流水道;所述的第二墙体5、第三墙体6分别垂直固接在第一墙体4背水面的墙体两端,两个墙角均设有两面加固墙体与墙角固接呈长方体形;所述的第四墙体7垂直固接在第一墙体4背水面的墙体中部。
所述的阻水墙框架1为混凝土强度C25、框架墙厚0.4米。
所述的坝面板2为混凝土。
填充河卵石的高度低于预制板3高度0.05-0.08米,本例中,高度低于预制板3高度0.06米。
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加大坝体强度、抵御山洪、延长坝体寿命、缓冲水流,附坡坡度小又有水槽,所以不影响小水生动物活动范围,便于其觅食、繁殖,有利于生态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有学,未经韦有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3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