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2457.7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1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舒龙;夏顺礼;赵久志;张宝鑫;阳斌;宋军;刘涛;陈康伟;王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模块,尤其涉及电池组模块的定位夹紧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汽车。电动汽车无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几乎是“零污染”,因此其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
电池组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首要关键,电池组作为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源,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其作用相当于传统汽车的“汽油”。为了满足一定的续驶里程,要求将一定数量的电芯成组安装为电池组,作为车载电源使用。然而,由于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路况环境复杂,会出现颠簸,扭转、抖动等情况,电池组中的各个电芯就会随汽车在某个或某几个方向上移动或转动,这样电芯之间以及电芯与其他相邻部件之间可能发生相互摩擦、碰撞、挤压,导致电池接线脱落、导线磨损或电池破裂电解液泄露等问题,进而影响了电动汽车的行使安全并且降低了电芯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强度电池定位夹紧装置,提高电动汽车行驶过程电池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电芯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电动汽车的行驶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装固定可靠的电池模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组和整体连接件,所述电芯模组包括电芯、两块模组固定板和单体连接件,两块模组固定板在y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插装于两块模组固定板上相对的孔位中,使所述电芯与两块模组固定板垂直,所述单体连接件将两块模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池模组的各电芯模组在所述y方向上并排排列,每个所述整体连接件与各电芯模组的至少一个所述单体连接件固定连接,以将各电芯模组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单体连接件上设置有螺纹杆,所述整体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单体连接件的螺纹杆经整体连接件上的连接孔向外穿出,所述单体连接件通过螺母与所述螺纹杆配合而和与各自相对应的整体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整体连接件与各电芯模组的一个所述单体连接件固定连接,与每个所述整体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单体连接件在所述y方向上排成一列。
优选的是,所述电芯模组设置有两个所述单体连接件,两个单体连接件在x方向上相对,其中,所述x方向与所述y方向正交。
优选的是,所述单体连接件为C形件,两块模组固定板插入所述单体连接件的槽口中,使所述单体连接件的两个相对的连接臂分别与两块模组固定板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单体连接件的两个连接臂分别和与各自相贴合的模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以通过所述单体连接件将两块模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单体连接件的两个连接臂分别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和与各自相贴合的模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整体连接件为L形件,每个所述整体连接件通过一个连接臂与各电芯模组的至少一个所述单体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整体连接件的另一个连接臂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池模组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由各电芯模组利用单体连接件与整体连接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该种连接结构使得每个电芯均被可靠地固定在两块模组固定板的相对的孔位之间,因此,电芯之间以及电芯与其他相邻部件之间不会发生相互摩擦、碰撞、挤压,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发生电池接线脱落、导线磨损或电池破裂电解液泄露等问题,进而可以保证电动汽车的行使安全并且保证电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种实施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电池模组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电池模组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模组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
1-电芯模组; 11-模组固定板;
111-孔位; 12-单体连接件;
2-整体连接件; 22-安装孔;
121-螺纹杆; 2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24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