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石油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2296.1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8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慧;李函璐;郑国良;金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华谊实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马长娇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石油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站内沉降罐及储运油库的油罐取样作业中所用的一种液体石油取样器。
背景技术
在对联合站内的沉降罐及储运油库的油罐取样作业中,现有的取样方式一般是工人攀爬到取样灌顶,将取样瓶用吊绳下放到取样位置,灌满后再将其提出。这种敞口式取样,取样精度低,存在不同深度液体混合现象;而敞口式取样灌会挥发一些气体,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此外,在冬季由于雨雪天气造成灌顶湿滑,工人在取样时,直接与危险环境接触,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存在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取样精度,并避免取样工人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石油取样器。该取样器由地面操作取代了人工上罐的取样方式,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人高空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避免了工人与有害环境的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石油取样器,包括储液筒,所述储液筒的上端连接承压接头,下端连接放液阀体,储液筒的上臂侧壁上带有进液孔,内腔中部带有止口,止口上置有弹簧,弹簧的上端置有进液活塞;所述上接头的中心通孔内置有与上述进液活塞接触的推杆;上述放液阀体上带有放液阀。
所述上接头中心通孔的上端口连接液压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的取样器,可与地面控制系统液压连接,通过地面操控,将取样器放入取样罐或移动到地面,完全采用密闭取样方式,控制取样器上的推杆及进液活塞直接打开或关闭取样器上的进液孔,在大大提高了取样精度的同时,取代了人工上罐的取样方式,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人高空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避免了工人与有害环境的直接接触,尤其适合于联合站内沉降罐及储运油库内油罐的取样作业,具有安全、环保、操作简便、取样精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该取样器在控制系统中处于地面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该取样器在控制系统中处于取样位置示意图。
图中 1-承压接头,2-推杆,3-进液活塞,4-弹簧,5-储液筒,6-放液阀体,7-放液阀,8-进液孔,9-操控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至图3所示,该液体石油取样器包括储液筒5,所述储液筒5的上端螺纹连接承压接头1,下端螺纹连接放液阀体6,储液筒5的上臂侧壁上带有进液孔8,内腔中部带有止口,形成环形台阶,台阶上置有弹簧4,弹簧4的上端置有进液活塞3;所述承压接头1的中心通孔内置有与上述进液活塞3接触的推杆2;上述放液阀体6上带有放液阀7,如图1所示。
为了能在地面直接操控上述的取样器进入取样罐,并从取样罐内顺利取样后放回地面,所述承压接头1的中心通孔的上端口螺纹连接液压管路,液压管路与地面控制系统连接。
取液时,通过地面操控系统将上述的取样器放入取样罐,如图3所示,打开地面上的操控阀9使其增压,液压油通过缠绕在绞盘上的液压管线进入承压接头1上的液压孔,推动推杆2及进液活塞3运动,从而打开储液筒5上端的进液孔8,罐中液体进入到储液筒5的管腔内,同时储液筒5管腔内的弹簧4被进液活塞3压缩产生弹力,当进液筒5注满液体后,操控阀9反向操作使其泄压,进液活塞3及推杆2在弹簧力作用下回归原位,进液孔8关闭,然后地面操控使取样器回归地面放液,如图2所示。
放液时,打开放液阀体6上的放液阀7门,液体从放液阀体6的通孔下端被放出后,关闭放液阀门,整个操作完毕。
该取样器由地面操作取代了人工上罐的取样方式,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人高空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避免了工人与有害环境的直接接触,尤其适合于联合站内沉降罐及储运油库内油罐的取样作业,具有安全、环保、操作简便、取样精度高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华谊实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华谊实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2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