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锤回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1975.7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9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雄;徐俊;仝宁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锤 回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锤,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节空气锤,其利用通入气体能够自动调节其自身的直线往复运动,属于试验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锤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中,尤其在铸造设备中,能够利用空气锤的冲击力对铸件上的残留物进行清理。随着空气锤应用的不断扩大,现已应用于试验设备领域。在试验设备领域,人们利用空气锤的冲击力对一工作台面进行冲击激励,使工作台产生一定的加速度,从而实现对产品寿命的加速试验,如若调节空气锤冲击力的大小,便能够实现工作台面加速度值的改变,如此,利用大小不同的加速度便能够对产品实现不同量级的加速寿命试验。
现有的用于试验设备领域的空气锤主要有二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利用空气锤后端的电磁驱动来实现锤芯的往复运动,以及调节进气口气压来改变冲击力的大小,从而实现锤芯撞块对锤头的持续、有效地冲击。
第二种形式:参见图1所示,空气锤包括锤体1’、锤芯2’、锤芯撞块3’、锤体端盖4’和锤头5’,锤芯撞块3’与锤芯2’刚性连接后滑动地设于锤体1’内,锤体1’的一端面与锤头5’相固定连接,锤体1’的另一端面与锤体端盖4’相固定连接。锤体1上设有第一气口11’,且第一气口11’与第一环形槽12’相连通,锤体1上设有一第二气口17’,且第二气口17’与第二环形槽14’相连通,同时锤体1’上还设有第三环形槽16’,锤芯2’上设有第一气流孔21’和第二气流孔22’,锤头5’上设置有用于将空气锤固定于工作台面上的安装孔51’。
具体工作的过程:如图1所示,当锤芯2’运动至锤体1’的顶部时,锤体1’上的气口17’此时作为进气口,气流通过气口17’进入锤体1’的内腔,由第二环形槽14’流经第一气流孔21’流向锤头5’底部推动锤芯2’向另一方向移动;与此同时,锤体1’上的气口11’作为排气口,锤体1’内腔底部的气体通过第二气流孔22’以及与第二气流孔22’相连通的第一环形槽12’经锤体1’上的气口11’排出。反之,如图2所示,当锤芯2’运动至锤体1’底部时,气口11’此时作为进气口,气流经第一环形槽12’和与之连通的第二气流孔22’流向锤体1’底部,由此,气流在锤体端盖4’与锤芯2’之间形成气压,使得锤芯2’向锤头5’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了锤芯撞块3’与锤头5’的底部的撞击;与此同时,锤芯撞块3’与锤头5’的底部间的气体通过第一气流孔21’和与第一气流孔21’连通的第二环形槽14’从气口17’排出。第三环形槽16’作为锤芯撞块3’与锤头5’间的气压缓冲腔。如此,通过不断更替气口11’和气口17’进气或排气来改变空气锤上下腔的压力,从而实现锤芯2’的直线往复运动,进而使锤芯撞块3’对锤头5’产生冲击力。
第一种形式的空气锤靠电磁驱动来实现锤芯运动,此外,还需调节进气口气压来改变冲击力的大小,如此使得空气锤的控制变得较为复杂;第二种形式的空气锤通过气路控制不断改变二个气口的进气或放气以实现锤芯的直线往复运动,如此,同样使得空气锤的控制变得较为复杂。因此,以上二种形式的空气锤的锤芯运动速度皆因复杂的控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直接影响了空气锤冲击力的大小。
是以,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任意调节冲击力大小的空气锤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任意调节冲击力大小的空气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锤回路结构,包括锤体、锤芯、锤芯撞块、锤头及锤体端盖,所述锤头和锤体端盖分别固设于所述锤体的两端,所述锤芯滑动地设于所述锤体中,所述锤芯撞块固定于所述锤芯靠近所述锤头的一端,并随所述锤芯一起沿所述锤体的轴线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
所述锤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锤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通的第二环形槽、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通的第三环形槽,所述锤芯靠近所述锤芯撞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气流孔,且所述第一气流孔的口端向所述锤芯撞块延伸、并贯穿所述锤芯撞块,所述锤芯靠近所述锤体端盖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气流孔,所述第一气流孔与第二气流孔为盲孔,且所述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在实现所述锤芯运动过程中交替地与所述进气口相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锤体的一侧壁垂直设有与所述第一气流孔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气流孔经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进气口相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19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充电口盖的解锁/锁止机构
- 下一篇:简易手动式立体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