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铁氧体全极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1329.0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7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蔡群峰;岳峰;蔡先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睿微波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24 | 分类号: | H01Q15/2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铁氧体 极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通讯领域,具体是一种微波铁氧体全极化器。
背景技术
微波铁氧体器件在微波通讯、雷达、微波能等电子技术领域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相控阵等雷达技术发展,铁氧体变极化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雷达系统中。
目前,雷达系统目标观测中应用最多、最常见的微波铁氧体变极化器件主要是单一极化器件,雷达系统目标识别只能局限于“点”而覆盖不了“体”,同时,单一极化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也不强,导致实战中受到天气、特殊地形、电子干扰等因素的限制。随着未来电子对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如何开发新的极化器品种,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的微波铁氧体全极化器。
技术方案:一种微波铁氧体全极化器,它由变极化段和差相移段级联而成,所述变极化段的长度为差相移段的长度的2倍且变极化段和差相移段公用一根铁氧体棒;所述变极化段和差相移段均为四磁极结构,变极化段的四根磁极沿铁氧体棒轴线方向依次相错90°对称布置;差相移段的四根磁极沿铁氧体棒轴线方向依次相错90°对称布置且分别与变极化段的四根磁极呈45°偏移。
更优的,所述全极化器的八根磁极各有一个线圈,每个线圈安匝数NA=2。
更优的,所述铁氧体棒半径R=5mm,铁氧体棒总长L=60mm。
更优的,在所述铁氧体棒的两端装置有铜圆波导。
更优的,在所述铁氧体棒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铜圆波导匹配的陶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微波铁氧体全极化器分为变极化段和差相移段,且变极化段的长度为差相移段长度的2倍,通过施加不同的磁化趋向来实现变极化和差相移功能,能把水平(或垂直)输入的极化转换成任意旋向、任意倾角、任意轴比的椭圆极化(包含水平、垂直、正负圆极化)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波铁氧体全极化器正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A线截面图,但铁氧体棒已从变极化段脱离。
图3为图1中B-B线截面图,但铁氧体棒已从差相移段脱离。
图4为图1中C-C线截面图。
图5为变极化段V横截面中磁通密度分布示意图。
图6为双模差相移段Φ横截面中磁通密度分布示意图。
图7a-7j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波铁氧体全极化器的各种典型变极化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微波铁氧体全极化器,它是由变极化段1(V)和双模差相移器2(Φ)级联而成,其中:变极化段1的四根磁极沿铁氧体棒3轴线方向对称布置,差相移段2的四根磁极沿铁氧体棒3轴线方向对称布置且分别与变化段的四根磁极呈45°偏移。在铁氧体棒3的两端装置有铜圆波导4,在所述铁氧体棒3的两端设置有与铜圆波导4匹配的圆柱体陶瓷5。我们定义极化矩阵T,可以方便地描述极化过程。
T11表示模1从端1输入,模1从端2输出;T12表示模1从端1输入,模2从端2输出;T21表示模2从端1输入,模1从端2输出;T22表示模2从端1输入,模2从端2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睿微波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睿微波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1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假冒密码图
- 下一篇:一种直热无水垢的家用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