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片护板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0013.X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7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崔张亚雄;陈钊;王康;庞乃东;董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301510 天津市滨海新区津汉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片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片护板运输车。
背景技术
硅片切割的过程是钢线携带浆料高速运动,利用浆料里的碳化硅颗粒进行磨削完成的。钢线在高速切割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很多原因导致断线,而切割过程中钢线上是有一定的电压的,如果中途出现断线,钢线头会触及护板,从而产生接地现象,HCT线锯机床会报警,并停止运行。每次切割结束后,要将护板拆下清洗干净、吹干、待用。在这期间,运输护板的过程会用到护板运输车。
现在运输护板用普通的小车具有水平的承载面,将护板取下后由下至上一层一层摞放在小车上,搬运起来并不方便。同时这样简单叠加在一起的方式由于缺少固定结构,普通小车在运输过程中会导致护板从车上滑落,摔坏护板。并且多层护板叠放在一起会使护板相互挤压变形,甚至损坏,从而影响使用。另一方面,机床上一刀切割结束到下一刀切割开始的时间大约在1.5小时左右,护板平放时,清洗后残留在护板上的水没办法流出,由于浆料是一种极易吸水的材料,吸水后会严重影响浆料的质量,从而影响切割质量。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避免护板水平叠放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片护板运输车,使护板在取、放时更方便,避免了护板的相互挤压变形,可以使清洗后残留的水更快的流出,避免了因浆料吸水导致的切割质量问题,并且收集了无故浪费的浆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硅片护板运输车,包括底盘、滚轮、竖架和把手,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竖架包括垂直于所述底盘设置的两根竖梁,所述把手连接在两根所述竖梁之间;还包括分别垂直于两根所述竖梁设置的两根横梁,且两根所述横梁的顶面均向下凹陷形成豁口,两根所述横梁上相对的两个所述豁口构成一组悬挂槽,用于同所述护板上的两个装配爪相配合。
优选的,两个所述横梁上均等距开设有多个所述豁口,两根所述横梁上相对的所述豁口构成多组所述悬挂槽。
优选的,所述横梁和所述竖梁之间连接有斜支撑梁,所述横梁、所述竖梁和所述斜支撑梁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架结构。
优选的,两根所述竖梁之间还连接有水平加强梁。
优选的,所述横梁到所述底盘的竖直高度大于所述护板的长度。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用于回收所述护板上残留浆料的收集装置。
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片护板运输车,通过在横梁上开好凹下去的豁口,每次将取下的护板通过其装配爪直接悬挂在横梁的豁口处,最大化的利用了有限的空间,使护板不会因为相互叠加挤压而变形;同时护板在取、放时更方便,一次性运输的护板数量增多,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员的劳动量;而且护板竖直悬起后,清洗后护板上残留的水会更快的流出,避免了因浆料吸水导致的切割质量问题,不会影响下一刀切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片护板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轴测图。
其中,1为底盘,2为滚轮,3为竖架,4为把手,5为横梁,6为斜支撑梁,7为水平加强梁,8为收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片护板运输车,使护板在取、放时更方便,避免了护板的相互挤压变形,可以使清洗后残留的水更快的流出,避免了因浆料吸水导致的切割质量问题,并且收集了无故浪费的浆料。
为了便于理解,现将本方案涉及到的技术名词解释如下:
硅片:用来制造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电池片基体。
HCT线锯机床:一种线切割机床。
护板:HCT线锯机床上用来监测钢线电压的一种保护接地的金属板。
浆料:碳化硅与悬浮液1:1混合,线切割的原材料。
钢线:线切割主要的原材料,规格为0.12mm*350K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0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