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9888.8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玉;鬲鹏飞;徐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玉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用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隧道内良好的空气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通风是为了把隧道内的有害气体或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现有隧道常见的通风方式有以下两种:
自然通风:所谓自然通风是指通过隧道内经过的车辆的活塞作用与自然风的作用,将有害气体和烟尘从隧道内排除。采用自然通风模式受限于隧道内车流量的大小,并且自然风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会大大影响隧道内的气流交换。
纵向式通风:所谓纵向式通风是从一个洞口引进新鲜空气,通过另一个洞口排除污染空气的方式。这种方式,空气污染程度由入口向出口方向呈线性增加,入口处污染浓度最小,出口内测污染浓度大,遇火灾情形会导致出口处浓度高,排烟不便。
以上两种通风方式,通风效率不高,不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并且只能实现隧道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不能在气体交换的过程中实现气体温度的调节,不能使隧道内处于舒适的温度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通风效率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够对隧道内温度进行调节的隧道通风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通风系统,包括位于隧道下部的第一通风管和位于隧道上部的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风口,所述第一通风管的一端和第二通风管的一端设置有鼓风机,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另一端和第二通风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引风机,所述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的两端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第一通风管内设置有制冷水管,所述第二通风管内设置有制热水管。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通风管设置有鼓风机的一端设置有制冷机组,所述第二通风管设置有鼓风机的一端设置有制热机组。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制冷水管和制热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和阀门。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制冷水管和制热水管弯折设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若干个风口沿纵向均布。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夏天时,通过第一通风管进风,通过第二通风管出风,通过制冷水管进行制冷,在冬天时,通过第二通风管进风,通过第一通风管出风,通过制热水管进行制热,能够对隧道内的空气进行调节;在需要进行强制排气时,可以通过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排气,易于进行调节,通风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隧道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通风管;2-风口;3-制冷水管;4-循环泵;5-制冷机组;6-控制阀门;7-鼓风机;8-第二通风管;9-制热机组;10-制热水管;11-阀门;12-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隧道通风系统,包括位于隧道下部的第一通风管1和位于隧道上部的第二通风管8,所述第一通风管1和第二通风管8上设置有若干个风口2,若干个风口2沿纵向均布,所述第一通风管1的一端和第二通风管8的一端设置有鼓风机7,所述第一通风管1的另一端和第二通风管8的另一端设置有引风机12,所述第一通风管1和第二通风管8的两端设置有控制阀门6,所述第一通风管1内设置有制冷水管3,所述第二通风管8内设置有制热水管10。
制冷水管3与地下水或城市自来水连通,夏天时,通过地下水对气体进行降温,制热水管10与城市供暖系统连通,冬天时,通过城市供暖系统对气体进行升温。
所述第一通风管1设置有鼓风机7的一端设置有制冷机组5,所述第二通风管8设置有鼓风机7的一端设置有制热机组9,在制冷或制热不足时,可以通过制冷机组5或制热机组9进行补充。
所述制冷水管3和制热水管10上设置有循环泵4和阀门11。
所述制冷水管3和制热水管10弯折设置,也可以将制冷水管3和制热水管10设置成螺旋状。
在夏天时,打开第一通风管1内的鼓风机7,打开第二通风管8内的引风机12,温度较低的气体从下部的第一通风管1吹出,温度较高的气体从上部的第二通风管8排出;在冬天时,打开第二通风管8内的鼓风机7,打开第一通风管8内的引风机12,温度较高的气体从上部的第二通风管8吹出,温度较低的气体从下部的第一通风管1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玉,未经李红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98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风井口倒机风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软质防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