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核辐射探测器用放射源存放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9166.2 | 申请日: | 2014-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7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侃;汪宏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必福斯核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68 | 分类号: | B65D85/68;B65D81/05;B65D81/20;G21F5/015;G21F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核辐射 探测 器用 放射源 存放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辐射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核辐射探测器用放射源存放容器。
背景技术
放射源的应用日益渗透到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利用放射线进行计测、治疗等放射线应用己被公知。在放射源的使用过程中,放射源的安全保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2337477 U公开了一种密封放射源运输容器,具有隔热、减震的效果。但是,这一结构无法及时检测容器的保存密封性,并且无法根据实际环境调整减震阻尼,减震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核辐射探测器用放射源存放容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放射源存放运输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核辐射探测器用放射源存放容器,包括外壳,外壳顶部设置有吊环,外壳底部设置有支撑条,所述外壳内侧设置有第一铅制保护层和第二铅制保护层,第一铅制保护层和第二铅制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真空隔离层,真空隔离层设置有真空计、抽气阀和真空破坏阀;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舱门;第二铅制保护层内设置有平台,平台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液压缓冲杆,液压缓冲杆的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贯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为圆柱形,第二腔室为圆台形,第二腔室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段,液压缓冲杆内设置有与平台相连的连杆,连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垫。
作为优选,所述吊环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垫。
作为优选,所述舱门与第一铅制保护层和第二铅制保护层的接触面均设计为Z字形,接触面内设置有密封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真空隔离层,实现了隔热、密封检测的双重效果。真空隔离层两侧的铅制保护层,比起传统的单层铅制保护层,增加了铅制保护层的总厚度,而且当其中一个发生破损时可单独更换,维护成本低。当第一铅制保护层或第二铅制保护层出现泄露时,真空计可及时检测到真空的异常变化,以提示工作人员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在第二铅制保护层内充入惰性气体,可以提高安全性和真空计的检测精度。由于真空隔离层的存在,舱门在关闭后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提高了密封性和稳定性。带有密封条的Z字形接触面可以进一步提高舱门的密封性。吊环用来吊装整个容器,第二缓冲垫可以减小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共振。平台用来放置放射源,平台下方的液压缓冲杆用来过滤外界对于放射源的振动。液压缓冲杆分为两个部分,用来对大小不同的振动进行自适应地调节。减震的初段连杆处于第一腔室内,为线性减震,反冲力度较小,在遇到较小的振动时可以将绝大部分振动过滤掉。的那个遇到冲击力较强的振动时,连杆进入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为非线性减震,随着连杆的下移,液压阻力随之快速增大,可以对高能量的振动进行快速吸收。弧形过渡段可以提高连杆从第一腔室进入第二腔室过程的平滑性,当连杆接触到液压缓冲杆底部时,第一缓冲垫可以进行缓冲,保护连杆和液压缓冲杆,避免刚性接触带来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舱门与外壳接触面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吊环;3、支撑条;4、第一铅制保护层;5、第二铅制保护层;6、真空隔离层;7、真空计;8、抽气阀;9、真空破坏阀;10、舱门;11、平台;12、液压缓冲杆;13、第一腔室;14、第二腔室;15、弧形过渡段;16、连杆;17、第一缓冲垫;18、第二缓冲垫;19、密封条;20、滑槽;21、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外壳1,外壳1顶部设置有吊环2,外壳1底部设置有支撑条3,所述外壳1内侧设置有第一铅制保护层4和第二铅制保护层5,第一铅制保护层4和第二铅制保护层5之间设置有真空隔离层6,真空隔离层6设置有真空计7、抽气阀8和真空破坏阀9;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舱门10;第二铅制保护层5内设置有平台11,平台11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液压缓冲杆12,液压缓冲杆12的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贯通的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第一腔室13为圆柱形,第二腔室14为圆台形,第二腔室14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段15,液压缓冲杆12内设置有与平台相连的连杆16,连杆1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垫17。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吊环2与外壳1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垫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必福斯核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必福斯核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9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