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套管封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5102.5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4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柯燕燕;马丽萍;瞿建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套管 封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管套管封管器。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疾病病人的措施之一,在病人意识状态恢复,及病情稳定以后,可拔出气管套管。在拔出气管套管前24h-72h,需要进行试行堵管。目前,临床上尚无专用于气管切开病人堵管的医疗用具。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热水瓶的软木塞削成大小与气管套管内径相吻合的椎体,或采用输液瓶塞、胶布缠绕棉签等手段来堵管。现有技术的弊端在于取材麻烦,堵管用具未经过严格的消毒,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堵管用具不宜固定在气管套管上,而且棉签等纤维还易吸入患者的体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管套管封管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避免了未经过严格消毒的堵管用具危害人体健康,达到了洁净、美观患者容易接受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气管套管封管器,包括:用于连接供氧管和气管套管的连接管、套置于连接管之上的封管器以及封管器控制装置,所述封管器包括套置于连接管之上的本体、滑动设置于本体内的调节块、与调节块固定连接的电磁柱体、集装于本体内的电磁线圈以及弹簧,所述本体为一中空结构,并且本体的内部空腔为锥形楔结构,所述内部空腔供连接管穿过,所述调节块滑动设置于本体的内壁上,并且所述调节块容纳于内部空腔内,所述电磁线圈内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与内部空腔连通,所述电磁柱体的一端容纳于活动腔内,所述电磁柱体的另一端穿出活动腔与调节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电磁柱体固定连接,同时弹簧也容纳于活动腔内,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容纳腔,所述封管器控制装置集装于控制电路容纳腔内,所述封管器控制装置包括:
单片机;
与单片机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的电磁线圈驱动电路,所述电磁线圈驱动电路与电磁线圈电连接;以及
一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的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封管器控制装置还包括与单片机相连的开关电路以及与开关电路相连的指示灯。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线圈驱动电路包括与单片机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的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以及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阻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与电磁线圈并联,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源。
再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电阻以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与单片机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电阻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指示灯相连,所述指示灯同时连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管套管封管器,只需将连接管将供氧管和气管套管连接起来,就可以使用,使用方便。并且封管器的本体套置于连接管之上,调节块不在供氧管和气管套管形成的进气通道上,杜绝了吸入棉花等纤维的可能,而且洁净、美观患者乐于接受。在控制封管器的开启或关闭时,只需按动开关按钮,封管器就会自动将连接管开启或者关闭,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管套管封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管套管封管器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套管封管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气管套管封管器包括:用于连接供氧管和气管套管的连接管1、套置于连接管1之上的封管器2以及封管器控制装置3。
具体地,所述封管器2包括套置于连接管1之上的本体20、滑动设置于本体20内的调节块21、与调节块21固定连接的电磁柱体22、集装于本体20内的电磁线圈23以及弹簧24。所述本体20为一中空结构,并且本体20的内部空腔25为锥形楔结构,该内部空腔25供连接管1穿过。所述调节块21滑动设置于本体20的内壁上,并且调节块21容纳于内部空腔25内。所述电磁线圈23内设置有活动腔,该活动腔与内部空腔25连通,电磁柱体22的一端容纳于活动腔内,电磁柱体22的另一端穿出活动腔与调节块21固定连接。该弹簧24的一端与本体20固定连接,弹簧24的另一端与电磁柱体22固定连接,同时弹簧24也容纳于活动腔内。并且,所述本体20内设置有控制电路容纳腔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51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