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堵单向掺水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2725.7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8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于长华;胡松阳;王循;田树亚;侯少锋;李超锋;伏林钧;李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天津)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唐维宁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水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心抽油杆注入热载体采油装置的掺水阀,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堵单向掺水阀。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于抽油机井清蜡降粘的需求,开发了空心抽油杆注入热载体采油装置。该装置是在井筒油管内形成一个正循环系统,以连续或间断方式通过空心抽油杆的内腔向井筒内注入热载体(热水、热油)或化学药剂,热载体或化学药剂经空心抽油杆底部单向掺水阀,从抽油杆和油管的环形空间返出,从而达到提高井筒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消除井筒结蜡的目的,维持油井正常生产。这种循环方式的特点是,在不停井条件下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洗井作业,工艺简单、热效率高、洗井液用量少、成本低,而且洗井液不通过深井泵抽出,不会降低采油时率;同时,由于洗井液不与油层接触,避免造成对油层的伤害。
单向掺水阀是能够保证空心抽油杆注入热载体装置正常运行的核心部件。目前,掺水阀是由上接头、悬挂体、阀座体、阀座顶丝和下接头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构成,由于过流面积小使得注入压力偏高,再次洗井时经常发生掺水阀堵塞现象,限制了空心抽油杆注入热载体采油装置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单向掺水阀存在的易堵塞,导致洗井作业不能正常进行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单向掺水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堵单向掺水阀包括上接头、下接头、阀体、阀座、阀球,上接头、阀体、下接头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阀体的管壁上有径向出液孔。阀体内孔的上端部安装有阀座,阀座由管塞轴向固定,管塞位于阀座的上端且与阀体固定连接。阀座与下接头之间由上至下安装有阀球、扶正杆;扶正杆的下端部插入下接头的轴向通孔内,沿下接头的轴向通孔上下移动;扶正杆为上大下小的阶梯轴,扶正杆的轴向安装有弹簧,弹簧位于扶正杆中部与下接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可实现不停井洗井作业,解决空心抽油杆注入热载体采油过程中单向掺水阀堵塞问题,实现了油管内的正循环洗井,提高原油温度,降低原油粘度,防止油管内结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堵单向掺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管塞,3.阀座,4.阀球,5.阀体,6.扶正杆,7.弹簧,8.下接头,9.径向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列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精神,都应该包括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防堵单向掺水阀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8、阀体5、阀座3、阀球4,上接头1、阀体5、下接头8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阀体5的管壁上有径向出液孔9,沿阀体5的轴向有2排以上的径向出液孔9,每排有2个或2个以上径向出液孔9沿阀体5的圆周均布。
阀体5的内孔为上下贯通,内孔的上端部安装有阀座3,阀座3由管塞2轴向固定,管塞2位于阀座3的上端且与阀体5固定连接。
阀座3与下接头8之间由上至下安装有阀球4、扶正杆6,扶正杆6的下端部插入下接头8的轴向通孔内,扶正杆6的下端部可以沿下接头8的孔轴向移动。
扶正杆6为上大下小的阶梯轴,上端面为弧面,弧面的弧度略大于阀球4。扶正杆6中部轴向安装有弹簧7,弹簧7位于扶正杆6的中部与下接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防堵单向掺水阀的工作原理是:向空心抽油杆内注入热载体,注入压力高于掺水阀底部油管内液柱压力时,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推动阀球4克服弹簧7的阻力向下移动,掺水阀打开,热载体进入阀体5的内腔,再通过径向出液孔9进入到抽油杆与油管的环空内,与原油混合并被举升至地面。停注时,弹簧7回复推动阀球向上关闭掺水阀。
本实用新型防堵单向掺水阀是空心抽油杆注入热载体装置的配套技术,对结蜡井可根据结蜡周期进行定期加热,对降粘井可根据原油粘度进行连续加热,有效地解决高粘、结蜡问题。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而非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很多替代实施例而不脱离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天津)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天津)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2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CPU控制盒
- 下一篇:一种通讯终端插入SIM卡后的自动开机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