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红外二极管的档案柜人手保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2370.1 | 申请日: | 2014-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1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母其勇;李治中;李江波;邓钰;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江波 |
主分类号: | F16P3/14 | 分类号: | F16P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二极管 档案柜 人手 保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档案管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红外二极管的档案柜人手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简单的将档案文件存放于档案柜中,并通过纸质记录的方式进行管理。在使用时,通过查阅纸质记录文件来实现档案的查询和进出库管理,具有使用不便管理复杂的缺点。
档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柜和若干设置在档案柜中带有编号的小柜体,档案柜和上位机电脑相连接,档案柜上设有存取口,小柜体可以在档案柜中上下、平行移动至存取口处,方便进行进出库操作,小柜体可由上位机电脑软件控制自动运行,也可由档案柜上的触摸屏控制系统控制运行。存取口处设置有可自动关闭打开的柜门。在小柜体向存取口移动的过程中,如果操作者不小心将手伸入存取口中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如果正在存取档案时,远程电脑端关门或产生故障柜门关闭以及正在关闭柜门的过程中手放入了存取口,这些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配备相应的保护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二极管的档案柜人手保护机构,以达到在发生意外时,及时可靠地停止档案柜动力系统的动作,保护操作者的手部安全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红外二极管的档案柜人手保护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档案柜内壁上的阻断式红外传感器和五对间隔均匀设置在存取口处的阻断式红外传感器,还包括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每对所述红外传感器均包括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一个红外接收二极管。
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红外发射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阴极与一个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二极管D18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8的阳极与电阻R34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为0.3W,发射波长为940纳米,发射角为20度。
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驱动电压由2.57V输出的DC/DC集成电路LM22680MR-ADJ提供。
优选的,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3.3V的偏压电源、1600欧姆的采样电阻、输入抗静电电路和1uF的输入滤波电容。
优选的,所述输入抗静电电路包括两个串接在一起的二极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红外二极管的档案柜人手保护机构通过红外传感器和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配合可以在发生意外时,及时可靠地停止档案柜动力系统的动作,保护操作者的手部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红外发射电路接地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红外接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二极管的档案柜人手保护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档案柜内壁上的阻断式红外传感器和五对间隔均匀设置在存取口处的阻断式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档案柜内壁上的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行程电机是否运动到位,设置在存取口处的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存取口是否有人手或者异物介入机械运动空间。每对红外传感器均包括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一个红外接收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
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阳极与红外发射电路的电源连接,根据图1,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阴极与一个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基极与二极管D18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8的阳极与电阻R34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地。由外接MCU控制该三级管的开启,其中二极管D18与电阻R34用于隔离MCU管脚的输出噪声,防止误启动,并在不需要保护时停止红外发射,延长了红外发射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为0.3W,发射波长为940纳米,发射角为20度,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驱动电压由2.57V输出的DC/DC集成电路LM22680MR-ADJ提供,2.57V的独立驱动模块保证了红外发射二极管始终处于安全驱动电压范围,防止了过压驱动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江波,未经李江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2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壳一体式冷凝器结构
- 下一篇:壁挂式多功能衣物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