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自润滑结构的滚动转子压缩机曲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1898.7 | 申请日: | 2014-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9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易;法浩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06 | 分类号: | F16C3/06;F16C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润滑 结构 滚动 转子 压缩机 曲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曲轴,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自润滑结构的滚动转子压缩机曲轴。
背景技术
现代材料技术与摩擦学交叉发展生产的自润滑材料技术已突破,应用其技术生产的自润滑轴承已应用航天航空、冶金、造船领域,在滚动转予压缩机曲轴上应用自润滑材料技术可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拓展其产品应用领域。
现有滚动转子压缩机滚动轴承设计原理是基于PV极限理论,P代表轴承面的承压,PV代表压力与速度的乘积,在摩擦滑动中既要保证轴承表面的耐压在限定值内,还要形成液体摩擦面即油膜,这与轴承的结构、配合间隙、安装夹角、供油及油的粘度有关,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了滚动转子压缩机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成本的采用自润滑结构的滚动转子压缩机曲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采用自润滑结构的滚动转子压缩机曲轴,包括与上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及与下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与上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的表面覆贴有自润滑材料层,与下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的表面覆贴有自润滑材料层。
所述的自润滑材料层的厚度大于10微米。
所述的自润滑材料层为超高分子聚合物层、金属化合物层或纳米金刚石材料层。
超高分子聚合物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HPE)、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酰胺(PMIA、PPTA)。
金属化合物为二硫化钼(MoS2)铜基合金(ZCuPbSn)或铝基合金(AlSnCu)。
纳米金刚石材料层为碳化硅、氮化硅及三氧化二铝构成的材料层。
所述的自润滑材料层覆贴在曲轴摩擦副的圆周上。
所述的自润滑材料层呈分段式均布在曲轴摩擦副的圆周上。
所述的自润滑材料层经机械物理、扩散渗透或经胶粘剂覆贴在曲轴摩擦副上。
滚动转子压缩机曲轴设有1个或两个曲轴偏心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无油或少油曲轴润滑结构的滚动转子压缩机曲轴,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并且还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曲轴摩擦副、2为自润滑材料层、3为曲轴偏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采用自润滑结构的滚动转子压缩机曲轴,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与上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1及与下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1,与上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1以及与下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1的表面均覆贴有自润滑材料层2,其厚度大于10微米。自润滑材料层2可以覆贴在曲轴摩擦副的圆周上,也可以呈分段式均布在曲轴摩擦副1的圆周上。自润滑材料层2可以由超高分子聚合物、金属化合物或纳米金刚石材料制作得到。使用的超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HPE)、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酰胺(PMIA、PPTA),使用的金属化合物可以为金属化合物为二硫化钼(MoS2)铜基合金(ZCuPbSn)或铝基合金(AlSnCu),使用的纳米金刚石材料层为碳化硅、氮化硅及三氧化二铝构成的材料层。在本实施例中,自润滑材料层2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HPE)制作得到。在制作时,自润滑材料层2可以经机械物理、扩散渗透或经胶粘剂覆贴在曲轴摩擦副1上。另外,滚动转子压缩机曲轴上还设有1个或两个曲轴偏心部3,在本实施例中,曲轴偏心部3套设有两个,位于与上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1及与下缸盖接触的曲轴摩擦副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18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