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磨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1366.3 | 申请日: | 2014-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5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贾建文;刘宇;王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力设备总厂 |
主分类号: | B02C15/00 | 分类号: | B02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王志刚 |
地址: | 1024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速磨煤机的设计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中速磨煤机的磨辊装置中辊轴的设计与制造。
背景技术
目前中速磨煤机的应用比较广泛,其工作原理是原煤由落煤管进入两个碾磨部件的表面之间,在压紧力的作用下受到挤压和碾磨而被粉碎成煤粉。碾磨部件的表面是平整的,从受力情况来看,原煤被压轧、冲击、破碎、碾磨成煤粉,这些受力因素是同时完成的。
磨辊是非常重要的碾磨部件,它位于磨盘与压架之间。辊轴又是磨辊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零件,它直接影响着磨辊运行的稳定性和轴承拆装的便利性。辊轴上的应力变化很复杂,这与磨煤机的加载力、磨辊倾斜角和料层分布有关。
目前磨辊装置上普遍安装的是传统的阶梯式辊轴,图1为传统阶梯式辊轴示意图,图2为传统阶梯轴磨辊装置示意图,图2中17为阶梯式辊轴,18为轴承。图2表示出传统阶梯式辊轴在磨辊中的装配关系,即阶梯式辊轴安装在轴承内,两个轴承的直径不同,分别与阶梯式辊轴的两个不同直径的辊轴相配合。
虽然阶梯式辊轴的使用比较广泛,但是它存在很多缺点,辊轴与轴承配合处的直径不统一,使得结构复杂,拆装困难,工艺繁琐;阶梯式辊轴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为适应当今中速磨煤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磨煤机各部件的结构,尤其需要对磨辊装置中辊轴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以降低零件的生产工艺复杂程度,减少零件的拆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在此提供一种磨辊装置。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磨辊装置,包括辊架、辊轴、辊套、辊芯、轴承、端盖和油封。所述辊轴与所述轴承的配合处采用直径相同的直轴结构;所述辊轴与所述辊架之间采用平键连接的方式;所述辊轴的两个端面上设置轴向定位螺孔。
本实用新型的磨辊装置采用直轴式辊轴结构,有效降低了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复杂程度,改善了辊轴的应力分布,统一了轴承的内径,便于拆装。
优选的是,所述辊轴中心处设置注油孔。磨辊注油步骤:首先将磨辊放油孔调至最低位,打开磨辊放油堵,放尽内部的防锈油,拧上油堵,装好防松垫板;然后打开磨辊防护罩上的盖板,把磨辊油经过滤后从辊轴中心处的注油孔加入磨辊内,注油后用油标尺测量油位,其油位在油标尺的最高油位和最低油位之间,加油后安装注油孔丝堵、呼吸器,盖上防护罩盖板。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辊轴的端部设置呼吸器螺孔,所述呼吸器螺孔内安装呼吸器。在辊架处的辊轴端部设置呼吸器,呼吸器安装在呼吸器螺孔内,呼吸器使密封风与内部油腔相通,消除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产生的不良影响,以保证油腔内的正常气压和良好环境。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辊轴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端盖。辊架一侧的端盖用于配合辊轴的轴肩来固定辊架,使辊架和辊轴不发生沿辊轴轴线方向的运动;辊套一侧的端盖用于定位轴承,使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双列调心圆柱滚子轴承以及轴承隔套不在辊轴上沿辊轴轴线发生运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辊轴的轴肩处设置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O型。保证磨辊密封的密封风除保证运行的正常风量外,当停磨时保持一定时间的密封风,以防止停磨后飞扬的煤粉对磨辊油封产生不良影响。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槽的槽口处设置油封。磨辊油的密封由两道油封完成,第一道油封密封外部环境,第二道油封密封内部润滑油,两道油封之间填有耐温较高的润滑脂,用来润滑第一道油封的唇口。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辊架安装在所述辊轴的外侧,辊架的一端为辊轴的端盖,另一端为辊套。所述辊架的作用是把通过铰轴的加载力传给磨辊,它与密封风系统连接的活动管路连接,密封风通过辊架内腔流向磨辊的油封外部和辊架间的空气密封环,在此形成清洁的环形密封,防止煤粉进入损坏油封,同时又有冷却磨辊温度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辊套的形状为轮胎形。辊套为由耐磨材料铸造而成的轮胎形状,以获得最佳的研磨特性。在使用过程中,辊套是单侧磨损,磨损达到一定深度后可翻身使用,以合理利用材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辊芯安装在辊套内。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轴承的外侧为辊芯。
辊芯用于连接轴承的外圈和辊套。由于辊套所在的位置非常容易磨损,需要及时更换。考虑到便于更换和可更换部件的合理性,采取上述的设置和连接方式,这样在更换辊套时,辊芯可以不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未经北京电力设备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13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